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5|回复: 0

[品牌观察] Logo设计被讨厌了?看看这些设计人都是怎么想的!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3617
发表于 2016-6-7 07: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计观点是主观的,继Gap、Uber、 The Met 和Airbnb的新版Logo 惨遭网友挞伐之后,对设计好坏的论断成为一种胆战心惊的过程,网络的公开透明让品牌的一切都在消费者眼皮下开诚布公,但往往那些最大声的批判都不见得是最公道的设计评论,却足以摧毁一个设计师的辛苦心血,国外一家设计媒体访问了伦敦设计及品牌型塑共同创办人Paula Benson、SomeOne设计工作室Simon Manchipp以及Taxi Studio设计工作室创办人之一Spencer Buck等设计人,在业界走跳已久的他们分享了三大诀窍,揭露他们如何面对这种在网络时代开始前便已存在的公众犀利评论。


帮助客户做好心理准备

“让客户对公众批评做好心理准备。”SomeOne设计工作室的创办人Simon Manchipp 如此建议。 “对客户开诚布公,并请他们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将用户考虑进来,并在作品遭受攻击时提出,让它作为降低公众敌意的利器。”他指出Uber的新Logo (如下图)就是忽略了这一点,“用户感觉自己是被强迫接受的,这也难怪公众群起攻之。”


所以这要归咎于客户与设计间的沟通不良吗?客户的确在乎自己的企业,但对于设计一无所知,还会随着坏点子而起舞。教育他们便是设计师的责任,你的角色并不只是执行他们的具体创意而已。


Taxi Studio设计工作室创办人之一Spencer Buck则认为:如果设计师已达到设计需求,就没有要共同研拟对外说词的必要。当然这一点是要客户与设计共同努力达成。


Paula Benson则表示:“身为设计工作者,我们以大胆产制创意为荣,无论好坏,任何建议我们皆张开双手欢迎,因为最糟的回应就是人们对你的作品毫不关心。”但企业Logo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因为其成品象征得是企业与设计所达成的共识,其中不免有着许多妥协,因此一个新Logo所遭受的责难,不见得单纯是设计或品牌所该全责承担。


伦敦设计及品牌型塑共同创办人Paula Benson同时也分享了自己25年设计生涯以来均没有收到严重恶评的秘诀,就是时时对外做好设计理念的沟通。 “我们花时间了解客户品牌及用户,持续挖掘品牌精神核心,并常发出精心架构的新闻稿去沟通Logo的象征意义,好确保设计已谨慎传达品牌精神。”就好像一家新闻媒体编辑一样,苦心撰写的新闻稿也有可能未被采用,或只以一篇短短的,不引人兴趣的文章刊出,但不代表发布新闻稿本身毫无意义。


“设计不可能取悦所有人”Paula 说:“但太多人的失败源于一头热地投身而入,却没好好花时间,把品牌定位以及想被如何呈现好好沟通清楚。”

设计的前因后果很重要

Paula表示人们总是花太多时间关注Logo本身,却忘了用更为宏观的角度去考量Logo设计的本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New York’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2016年新发表的红色Logo就受到纽约时报的建筑评论John Davidson毒舌评为:“像是一台急煞急停红色双层巴士,而且会把乘客都甩到后头的那种。”


对于这一款新Logo的惨况,Paula表示这就是没好好交代背后的设计脉络,就贸然丢出Logo的结果,她将Logo形容为一部影像作品的预告片:“当你选择先让观众看预告片,再和他们说故事来由时,人们总会觉得这解释有种事后诸葛的意味。”因此尽管这个Logo的作者Wolf Ollins表示他花了两年半才完成了这件作品,却也未能挽回颓势。


一般的Logo设计只会花约两个半月,当然Wolf Ollins所花费的两年半还包括其他的考量:像是提升博物馆整体形象的价值感及影响力,以及让形象识别更一致且符合数位时代的使用。


Taxi Studio设计工作室的Spencer Buck则表示,要让大众接受新设计,首要之务是要让每日都与之接触的人都能毫不费力的喜欢上它。毕竟品牌Logo象征的是企业文化、商品及公司内外所要面对互动的人脉网络。


SomeOne设计工作室Simon Manchipp本身曾发表过一篇名为《Logo已死》的文章,公开质疑单纯仰赖Logo的品牌形塑迷思。而他认为让新设计免于公众攻击,安然登台的方式就是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设计发表完。像是他们为Hello Student 学生居所设计的识别系统,就采用一系列的图像及字型设计来诠释其概念,而不是仰赖同单一Logo或图像。



因此Simon给予设计人的忠告是:如果非要一次发表不可,最好确保这样的设计能有更好的品牌沟通效果,否则一个只为设计而设计,意涵肤浅的Logo,只会让品牌更乏味。


当批评太白热化,你可以这么做…

首先,我们必须要先认知到一件事:Logo 设计是主观的,就像是人人叫好的电影创作并不存在,Logo设计亦然。 “即便你再怎么努力,人们还是倾向以显而易见的表面工夫评断成败,有些评价是公正,有些却很无知。”Paula如此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以Uber先前Logo改朝换代的例子看来,倘若设计者缺乏该有的设计认知,舆论是绝不会轻饶的。 (编按:Uber 的Logo设计由Uber 执行长兼创办人 Travis Kalanick一手主导,外界批评不但辨识度低,无法体现品牌风格,甚至在官网上也遍寻不着这个所谓新Logo的踪影。)

Paula分享了先前公司重新设计披头四著名的录音地点-艾比路工作室(Abbey Road Studios)的经验,她指出那时的确有些异义传出,主要披头四的歌迷实在太庞大,每个人都认为再也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这个天团了,但所幸最终的结果还算正面。

即便挡得住耳语,铺天盖地的网络评论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解决,所幸时间可以弭平许多事,过去那些曾被惨批过的Logo像是Airbnb、伦敦2012奥运Logo等等,最后都已走出阴霾。

“无论是面对存心找麻烦的专业‘喷’客还是过份敏感的人,只要公司、产品及服务三部分都口径一致,真心相信Logo设计是合理的,就能轻易度过难关。”此外SomeOne设计工作室的创办人Simon Manchipp也建议,别太把批评放在心上,学会幽默以对,提醒大众品牌型塑本就是个持续演化的过程。

赋予作品实用意义并邀请公众参与其中,则是另一种方式。 Simon 提出他门公司曾为”世界癌症日“设计一款腕带,活动极为成功,原因在于这样的透过互动,人们知道这样的视觉系统的更动有其意义,而非只是为改而改。


你投注在作品上的心血也会决定人们看待它的态度,有经验的设计师总会进行所谓的“隔夜测试 (overnight’ test)”,顾名思义就是完成后的隔天早上再次检视,一个新作品至少需要三十天的冷静期,让创意熟成或再次修改。之后你花心力去解释创作原由,人们不管是选择遗忘或接受,选择诚实且公开透明地面对作品,将是让伤害不留下伤疤的最好方式。

Gap在2010年的Logo设计就惨遭批评为过为轻率的作品,简单的Helvetica字体搭配小蓝方格的新设计在一片网络炮火攻势后,让Gap不得不改回原有蓝白相间的旧设计。“假使它是个坏设计,就诚实地面对它”,Simon如此解读Gap留给世人的教训。


而另一位饱受磨难的Logo设计师则是引爆抄袭风波的东京2020年奥林匹克Logo设计者佐野研二郎。且不论抄袭的真实性,一旦人们将 Logo 与抄袭争议联想在一起,活动的本质就已模糊。这样的争议本应该作品发表前就先极力避免了。


网络的力量让品牌宣言变得不再如以往般坚若磐石,每一个声音都有可能具有扭转品牌决策的力量,除了具备面对的勇气外,如何与时俱进,也是设计师另一项不得不修的功课。

Source: Digital Arts / World Cancer Day / Forbes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2-2 10:50 , Processed in 0.51113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