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Uber的新设计,你需要知道: 它主要在回答一个问题:Who exactly is Uber? 这份设计是由55位Uber设计部门员工参与,历时8个月完成的。 Uber在这份新设计中其实要突出的就是“你”,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但都不单单是科技圈的事情了。 Uber的新形象设计在60多个国家有60多个版本。 Uber的部分图样设计灵感源自一位美女的浴室。 Uber图标的上一份图纸最终被否定是因为其类似印度一家银行的Logo,但是最终通过的版本却跟咱中国的建设银行撞车了。 最后,今天的文章我们不提审美,只挖掘审美背后有关于Uber人的故事。 跟我在Uber旧金山总部聊天的男人今年37岁。他叫Shalin Amin,是Uber的第一位设计师,也是这次Uber Logo的最主要操刀者。
“刚进入Uber的时候我还只是个临时工(contractor),”Shalin这样对我说。四年过去了,这位曾经的临时工,已经成为Uber CEO Travis 身边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带领着150人的设计团队主要负责各种Uber平面设计,包括Logo,宣传材料,甚至是叫车应用上的一个小小的图标都最终由他和Travis一起敲定。 这次也不例外。 本周一,Uber再一次重新公布了自己的Logo和重塑了自己包括应用图标、宣传模版等等一系列的视觉形象。
“其实换视觉形象这件事是我和我的Uber设计团队,以及Uber CEO Travis 的共同决定。从两年前,我就向Travis提出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形象了,现在的Logo已经不能代表我们现在的状态了,”Shalin说。 “Uber最初只为100个朋友提供高级轿车服务,也就是专属司机的服务。但发展到现在,它提供了一个顺畅的交通网络平台,覆盖68 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个城市。Uber和UberPOOL 之类的拼车服务也在迅猛发展,我们已从奢侈的尊享服务发展成为人人可负担的、每天使用的交通方式。另外,除了提供专车服务,Uber还开始提供一键食品快送、包裹速递等等更加贴近生活的服务。总之,Uber已经不是过去那个Uber了。”Shalin告诉我。 Travis在一封公开信中也表明了类似的立场。 “大约两年前,Shalin和我开始思考如何更新Uber的视觉形象,让Uber的形象能够更好地代表我们的未来。Uber 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我们的服务却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当中。当你在手机上轻触一键时,就会有一辆车在城市中穿行并快速到达你身边。从数字到现实,这就是Uber,不仅关乎科技,而且通过科技切实地在现实生活中帮助人们到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Travis写道。 在Shalin看来,之所以要给Uber的形象换血,完全是因为Uber过去冷冰冰、高冷的Logo已经不能代表目前Uber现在满世界接地气,贴近各个阶级日常生活的发展状态了。 “Uber不再是冷冰冰的科技,而是实实在在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Logo也要变,”一边说,Shalin一边带我在Uber总部参观了Uber设计团队这8个月来的成果——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让Logo体现出Uber现在的样子的。
对比一下旧Logo:
其实当Shalin给我看新Logo的第一秒钟,我就差点没忍不住问他:这好像没变啊,但仔细看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变得字体加粗了,从远处看更明显了;而字母间的间距也变得窄了; 字母设计更加简洁,没有了华丽感。 但直到这位Logo他爹给我看了这样一副图:
这就是Logo的进化史。 “在过去的8个月中,我和设计团队中的55个人(设计团队一共150人左右)共同参与了新Logo的设计。可能你看不太出来变化,但是每一个比划,每一个间距都是经过严格讨论和测试的,”Shalin告诉我。 比如最上面第一排的四个方案就是经过8个月后最后甄选剩下的四个图样(尽管我真没看出有什么不同)。 而下面几排都是Uber Logo形成的过程,除了比划变得更加简单和硬朗,去掉了各种华丽的弧度外,线条也变得更粗了。这样去掉繁复的看似华丽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证明Uber已经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并不高不可攀的少数人的尊享服务。当然加粗的外形,也是为了让品牌Logo更加醒目,从远处看也能一目了然。 据说加粗,以及到底粗到什么程度都是经过严格测算比对的,这主要是为了能迎合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审美需求。 不过,这并不是Uber这次形象变化的重点。 这次变化的重点在于它的形象除了黑与白,还多了很多亮丽的颜色。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团队为67个国家地区都分别设计了属于它们的不同的图样和颜色。 “我们希望Uber在各个地区看起来都像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企业,而不是一家带着外族血统的,高冷的跨国公司。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做,并已经见到一些成效的地方:我们在各个城市招聘大量的当地劳动力,进行大量符合当地特色的宣传活动。所以为了体现我们的土生土长,我们让当地的团队提供给我们足够多的他们认为能够代表他们国家地区的图片,从而在其中提取我们认为合理的图样、背景线条以及颜色,”Shalin一边说一边指向一副贴着原始参考照片的牌子。
这30幅图就是他们对于中国的最初理解,或者说是Uber的中国团队向总部呈现出的这样一个中国。三十幅图主要六个维度诠释了中国:建筑、环境、传统、艺术、纺织以及时尚。 就是根据这样30幅图,Uber美国的设计师们进行提炼、筛选,最终总结出下面这几个颜色的色调,作为未来几年uber在中国的形象代表色。
不难理解,中国人喜欢喜庆的大红色,这是主色。 而湖蓝、藏蓝以及金色与未来将与红色进行搭配的三个配色。 当我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起初我是质疑的:我从来不认为湖蓝色代表中国。不过Shalin告诉我说,除了考虑代表性,他们的团队还从视觉美感、冲突感方面考虑,才最终敲定了这四个颜色。 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年中,你在中国看到的Uber宣传色调都是基于这四个颜色搭配的。 它可能是下面这几种样子:
当然,关于背景图样也是这样类似的提取过程,大多是从图片中建筑的外观、田垄的走向,服饰的设计来获得灵感的。 主要处理中国图案部分的其实不是Shalin,而是他手下的一位年轻女生Catherine Ray。在一封采访后期追加的email中,她向我提供了更多关于Uber中国元素设计的信息。 “我们把来自中国当地团队提交的图像和参考信息作为我们设计的灵感。中国有非常丰厚的历史和传统,但是Uber是非常现代的科技产物,所以我们希望将传统和现代、以及高深的中国文化体现在我们的设计里。中国的当代建筑、时尚产物中有大量漂亮的,饱和度高的颜色,但同时也有不少丰富并且充满活力的色调隐藏在它的传统建筑和织物中。所以在中国这块色板上,我们选择了隆重的金色、充满活力的水蓝色,以及沉稳的藏蓝,当然还有大量代表传统喜庆的红色。大量使用传统的颜色在一个新兴的前卫的Uber平台上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并置。此外,我们的研究也包含丰富的背景图案设计—–来源于很多重叠的形状、角度和圆圈。所以,我们根据那30幅图总结出重叠的圆形作为中国宣传的新的设计基础。” 除了Logo以及宣传模版颜色的设计外,好像这篇文章也逃不掉App里Uber图标更换的尴尬解读。
老实说,作为一个外行人,在一个下午的采访过后,我其实似懂非懂,真的白瞎了Shalin给我解释了半天比特和原子。 “app图标的核心方块是比特(bit),代表科技,象征着Uber是靠技术起家的。比特是计算机专业术语,二进制数数系中,每个0和1就是一个位(bit),是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Shalin怕我看不懂马上补充道。 而围绕着比特的外部形状,象征着被我们的技术所推动的”原子“,也就是现实世界。用Shalin的话来解释,这就是“你”,有血有肉的当地乘客和司机,正是这种与城市中的人息息相关,扎根在现实社会中的Uber才是当前状态下,可以持续发展的Uber。 而图标的背景图案在各个国家也不尽相同,也就是Catherine之前提过的本土化的背景图案设计,包含了从风土人情中提取的有当地特色的图样。 不过,在对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中,Catherine曾表示这些背景线条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她家的浴室。仔细看看,的确这图标跟我家浴缸上方贴的瓷砖不谋而合。 总之,说了这么多,Shalin告诉我,他们过去做的事情与其说是不断微调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细节,倒不如说是希望这些新的图像变化能够让所有人感受到一个新的Uber,一个更有活力的Uber,以及新Uber带给人们的五种感受:接地气的,受欢迎的,令人鼓舞的,高度进化的以及正在不断前进的。 采访结束,可能对于Logo到底是不是会被所有人接受我拿不准,但是我感受到的是这个团队的激情,一种想要改变的激情。 Catherine告诉我:“这份工作对她最大的意义就是充满激情,整个团队都充满激情,都爱着自己所做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