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一德楼、二咸楼、三合楼、五学楼、六微楼、七赋楼、八鸿楼、九穀楼、十子楼、吉辅楼、升顺楼
释义:
此方案基本延续各楼宇原本楼号,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楼宇功能,组新词,赋新意。
1号楼命名一德楼,语出《尚书·咸有一德》:“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强调了为政中“一德”的重要性。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都十分重视“一德”。以“一德”命名,取学校行政机关皆“为政以德”之意,突出学校将“立德树人”放在工作第一位,努力为师生服好务,再次“一者数之始也”,“一德”也暗合农大“登高必自”校训,也寓意学校一定能成功“冲一流”。
2号楼(原动科学院)命名二咸楼,二咸本是星名,其所主之意皆吉。以“二咸”命名此楼,一方面借用“二咸”寓意农学和动科两个学院恒通利贞,有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借由“防非体正”“去奢”的名义,昭示着农大师生始终践行农大精神。
3号楼(资环学院)命名三合楼,语出《楚辞·天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阴阳三合”为天地人三合德,故三合为天地人之三合。以“三合”命名此楼,一方面突出资环学院侧重人与天地自然整体关系的三才研究,另一方面“何本何化”的追问,也意在突出山农人不断求真探索的锐意进取精神。
5号教学楼命名五学楼,语出《魏书》曾引用《大戴保傅篇》云:“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帝入南学,尚齿而贵信;帝入西学,尚贤而贵德;帝入北学,尚贵而尊爵;帝入太学,承师而问道。周之五学于此弥彰。”“五学”为周时大学之别称,以“五学”命名教学楼,一方面取山东农大作为大学共育东西南北中五方学子之意,另一方面代指山东农大推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之教。概言之,五学者,育五方之才,兴五育之教。
6号楼(生科学院)命名六微楼,语出《明·范勋卿集》27卷 “妙六微之技,透阴阳隐测之机”,“六微之技”指古代研究人体随天地之气微妙变化的医道,亦即中国古代的生命科学,以“六微”命名,旨突出其研究内容为生命之微妙处,且蕴含对其学院的科研能透阴阳“隐测之机”,透达万物生命奥妙的美好祝愿。
7号楼(林学院)命名七赋楼,语出扬雄《法言·问道》“五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中於天地者为中国。”李轨注:“七赋,五穀桑麻也。”古人多以桑麻指代与人生活关系密切的林木植被。以“七赋”命名此楼,一方面突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林木植被;另一方面也借用桑麻之名突出“蚕学”专业是农大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
8号楼(机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命名八鸿楼,语出汪坦《泰山俯仰亭》“海右名亭在,无如此独高。八鸿來荡荡,千古去滔滔。”。“八鸿”即八方。以“八鸿”命名此楼,一方面如毛泽东等多次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放之八方而皆准的真理”,而机械与电子工程又为现代社会八方之共需,以“八鸿”代表两个学院所研究内容为八方共需之精神和器物。另一方面,也蕴含两个学院共携“荡荡”仁通之学术旨趣,助力农大学子遍行八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凝心聚力。
9号楼(食科学院)命名九穀(gǔ)楼,语出《周礼·天官冢宰》“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郑司农注曰:九谷,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古代以九穀指代人所食的食物。《梁元帝祭东耕文》曰:“三农九穀,为政所先”。以“九穀”命名此楼,寓意食科学院以大食物研究为己任,助力国家农业发展。
10号楼(园艺学院)命名十子楼,语出: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华敛实,千房同蒂,十子如一。”“十子”本指众多石榴籽,后引申为众多瓜果之实。取“十子”之名,一方面代指园艺研究内容多为瓜果,且成果丰硕。另一方面“十子如一”也代指各个学院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之下,一心一意建设一流高校和学科。
11号楼(水土学院)命名吉辅楼,语出《周易·比卦》“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水土”于周易卦象为比,故从中取词。此楼以“吉辅”为名,一方面以比卦之“吉辅”代表水土学院之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也以“吉辅”为对学院师生在从事专业工作时能够以吉为辅,安全顺遂的美好祝愿。
12号教学楼命名升顺楼,语出《周易·升卦》“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此楼是岱宗校区学生考研复习主要场所之一。此楼以“升顺”为名,寓意学生都能“柔以时升”,以柔安心,认真学习,顺利顺时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