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弃风率依然较高,尤其是三北地区投产的风电规模还会有较大幅度提高,风电消纳形势将非常严峻。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外送通道建设,解决风电能源地与电力消费优势市场的距离问题;另一方面,要开拓多种风电消纳市场,探索就地利用方式——
为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7日对外公布《关于做好2015年度风电并网消纳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风电市场消纳和有效利用工作,提出加快风能资源的就地利用,并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的开发建设。
弃风限电仍是主要矛盾
弃风限电一直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2014年,全国风电弃风限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除新疆外,其他地区弃风限电比例均有所下降。受当年风速偏小等因素的影响,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约180小时。
“弃风率有所下降,说明我们连续3年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严格限制弃风限电严重地区的新建规模,加快风电外送通道建设,部署风电消纳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弃风率仍然很高,弃风限电问题仍是影响我国风电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
不断增长的装机容量正给风电消纳带来持续压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的发展目标。据此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每年需要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风电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335.05万千瓦,比2013年增长45.1%,累计装机容量达1.1476339亿千瓦,比2013年新增25.5%。
而在限电改善预期和补贴电价下调的强装压力,以及配额压力下,2015年风电装机有望再创新高。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简称“三北”)地区投产的风电规模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风电消纳的形势将非常严峻。
加大外送通道建设力度
“三北”地区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效利用“三北”地区的风能资源是风电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三北”地区远离中东部电力消费优势市场,电力外送通道成为风能消纳的重要依赖。
《通知》要求,加快风能资源的就地利用,同时也必须要注重风电基地建设,利用跨省或跨区输电通道扩大风能资源的配置范围,是我国促进风电规模化的重要措施。其中以新能源建设为主的风电基地,要根据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确定风电建设规模,确保最大限度地送出清洁能源电力。
“从2014年的情况来看,新疆由于在建风电项目规模大,局部地区存在风电送出的‘卡脖子’问题,导致弃风率有所上升。”史立山表示,要确保配套电网设施与风电项目同步建成投产,避免因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的弃风限电。
《通知》指出,要统筹考虑风电开发规模和电网消纳能力,新建风电基地项目需落实电力消纳市场。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认为,目前大风电基地普遍距离用电市场较远,并网速度跟不上,可探索就地利用方式。
开拓多种风电消纳市场
能源和电力消费市场分布不均衡是我国风电发展的另一大难题。近年来,推动风电建设向消纳能力强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布局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接近风电总装机容量的20%。但这些地区风电建设仍然滞后,必须要更加重视风电的开发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风电产业发展。
“我国风力发电主要在‘三北’地区,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远距离输送,大范围消纳比较困难。相反,中东部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电力消费比较大。从去年实际情况看,三北地方弃风严重,中东部弃风不严重,未来要优先开发有电力市场优势的东部地区的风能资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金淦说。
此外,积极开拓适应风能资源特点的风电消纳市场,提高本地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也是解决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通知》要求,河北、吉林省要加快推进风电制氢的示范工作。
“目前北方地区供热主要依靠燃煤锅炉,如果采取风电供暖,既可大大提高北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消纳风电能力,又可降低因燃煤机组带来的大气雾霾污染。”孟金淦建议,除了发电以外,尽可能根据风电的特点加以利用,比如发展风电制氢、海水淡化等,使风电朝着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