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厄运,哲学,青春死亡美学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15:2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今年要奔三,无论在何时在何地,世界上的人都会死亡,世界上总是有人选择自杀,而过去,我们看不到。

有几句话,一直都在被不断地重复。

“每一个人,每一天,都有一万个理由死亡”

“在你生命中遇到的导师也好,圣人也罢,他们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

“哲学从来都只会解释和提出问题,却从来不会懂得解决”

“人生就是用来后悔的。”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思考三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往哪里去‘”

每一句话都解释起来,会是怎么样的呢?

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所以,在这个本来就在高速运转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忙碌地奔走和工作,成为《庄子》中,那个为了摆脱自己的影子,最后把自己活活累死的人。我们都忘记了,有时候,找一片树荫坐下,影子就自然地消失了。我们大学了,我们成年了,我们忙碌地尝试着成年人给我们的权力,渐渐摆脱父母的控制,在远离家的地方,过着自己的生活,一开始开心,然后慢慢空虚。开始放纵自己的肉体,尝试着和异性,和同性,有着这样,那样的身体交融,曾经觉得羞耻的事,真正做了之后,起初,你会觉得羞耻,然后在告诉自己一切都是自然,都是人的本性。我们发现,我们为什么一直在抨击所谓的“圣母”,因为我们都心知肚明,没有人是纯洁的,道理谁都会说,而谁都做不到,我们没有信仰,唯一相信的是,我们所作的一切都归咎于自然。

20年的人生,是父母给的,是所处的社会,是教育,是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给我们的,我们别无选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走过的20年,每一个人都开始后悔,后悔自己过得好窝囊,后悔自己过去做的不够,不足,如果能够重来……人生就是用来后悔的,因为没有人,能把人生过得圆满,所以,我们的一生都在解答,“我是谁?”什么才是真正的我,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为此我将找到我将走到哪里,哪里是我们的归处。而二十后的人生,确实每一个人可以选择的,我们长期受人支配,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现在你自由了,你开始迷茫,谁能告诉我,我要做什么?继续只埋着头读书吗?去工作听上司的支配,每天工作吗?而过去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当我们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自我的渺小,我们开始否定自己的过去,否定过去所造成的现在的自我。无论你的过去是这样的,否定过去,就如同否定自己重新来过,而时光留在你身上的痕迹,已经成为现实,每个人都不能轻易舍弃自己的根基。

“当一个一出生便夭折的婴儿,一个壮年却意外死亡的男子,一个寿终正寝的老者”当他们在天堂相遇的时候,会是怎样的?

没有一个人会满足。

“灵,理,体”,我们需要满足自己这三个方面的需求。“体”,是我们需要满足我们的生理需要;“理”,是我们需要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灵”,即灵魂,是常常被我们忽视,不去满足的东西,我们没有去修的东西。小时候,汶川地震的时候,身在异乡的你有耿耿于怀吗?显然没有。奔三了,天津爆炸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却开始触动了。你要奔三了,现实是,当你到了这个年纪,家中的祖辈,也许将不久于人世,就像歌词中写的,“总有一个人要先走”。我们开始看到各式各样的灾难报道,同龄人的各种花式自杀,有人猝死,有人直播自杀,也有人死于他杀。报道归报道,但我们总是有亲眼目睹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即害怕生,又害怕死,每天又想活得明白”,这个年纪又是有机会受一些情伤,品尝到心痛的滋味,体会到原来黛玉是死于自杀,是因为自己想不开,而抑郁而死。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豁达的,调查证明自杀的人频频集中在20岁到33岁,而且高学历者的自杀率高于普通人。读了一些书了,但是你读得还不够多,自以为了解了生活和人生。还记得放牛娃和读书人的故事吗?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是为什么,为了娶个好老婆,娶了老婆做什么,生孩子,孩子长大做什么,读书……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的人生体验和归纳总结,你总是能找到规律的,你觉得这样就是每一个人的一生了,你觉得生活是如此的无趣,而关键是是,这一次的主人翁,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死神少女》是台湾以高中生自杀案件频频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拍摄的电视剧,故事里的主人翁自杀的原因有校园霸凌,家庭压力,也有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带来的社会压力等等。每一个人都因为渡不过,而成为死神填补摇摇欲坠的奈何桥的石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中,我读到了邱妙津,读了《鳄鱼手记》和《蒙马特遗书》,从蒋勋的口中了解了一个叫做青春死亡美学的词,过去的我们都将死去,不论我们自杀与否。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人的每一个年纪,都应该有每一个年纪的美。记得有一个并不入流的作家说过,“愿带着一颗无染的纯洁玻璃心死去”,“在20岁的年华死去,在你们的记忆里就永远是我20岁,最美丽的样子”,这就是在简单地解释青春死亡美学。在日本文学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的死亡美学就像是樱花,我们能欣赏樱花盛开的美,我们也知道樱花落下的时候才是最美的,人的生命犹如樱花,极为脆弱,因为易逝,而显得格外的珍贵,“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美,有哪一个是我创造的呢?”我们何尝不是在用一生来绽放,来演绎自己的美。我们不要去折枝,不要去摘花,因为花开是美,落红也是一样,而回到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亲手摘下自己这朵花,而不看完他凋谢飘零的样子呢?

我曾经说过,现代人的信仰好像就是在给自己开脱,给自己找借口。而无神论似乎是那么的正确。写圣经,创立基督教的是犹太人,写《无神论》的马克思,依旧是犹太人,本身就有浓厚宗教信仰的他,没有否定过人的有神信仰。而我们的中学课本,为了让我们了解记忆,把哲学简化了。“哲学只是一个技能,并不能给你指引人生”。我们看书也好,旅行也罢,都是在逃避。我们渴望找哪里找到解决心结的方法,可是,“灵”只有自己来修,没有人能代替。

还记得,出生率和死亡率吗?

当你每眨一次眼睛,世界上就有4.1个人出生,1.8个人死亡。当你看着我的时候,闭眼,睁开,也许你就能欣赏一场花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23 18:57 , Processed in 0.381248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