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迷恋字体设计源于儿时的耳濡目染,他说字体绝非没有灵魂的点线面,他透过笔画和结构传递思想与情绪,他设计的合体字与对称字妙趣横生,他每年给孩子设计一套生日形象。他就是本期专访嘉宾:靳埭强设计奖2014年、2016年两届专业组未来设计大师奖获得者/深圳平面设计协会(SGDA)秘书长 张昊,一起听他讲讲文字真有意思。 嘉宾简介: 张昊,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 秘书长/天诺设计创办人、创作总监/方正、汉仪字库特邀设计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顾问/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家委员/深圳图书馆设计主管/2015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会徽、吉祥物评委。 曾获平面设计在中国GDC15提名奖,靳埭强设计奖未来设计大师奖2项、金奖、银奖,Morisawa森泽国际字体设计大赛人气一等奖,金点设计奖最佳设计1项、金点标章6项,方正中文字体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评审委员奖、人气一等奖,汉仪字体之星三等奖、评审委员奖、最具商业潜力奖,HiiiTypo字体设计大赛银奖,《中国创意设计年鉴》银奖2项、铜奖,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铜奖,中国设计大展4项,澳门设计双年展2项,China TDC 5项,深港设计双年展14项,国际字体创意设计大赛,KECD亚洲设计师招待展,TIGDA台湾国际平面设计赛等百余项。出版&收藏包括:《TYPOGRAPHY》,《SGDA年鉴》,《包装与设计》,《中国形象年鉴》,《亚太设计年鉴》,《BRAND》,《字体设计100+1》,《字体呈现》,《字赋不凡》,作品在德国、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香港、台湾、澳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境内外展出并收藏。 站酷网: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字体设计的? 你心目中的字体设计到底是做什么? 张昊:回想起来,对字体设计的启蒙,始于儿时看父亲工作,他是老一辈美术工作者,或用行、楷写教案,或用隶、篆写对联,或用黑、宋写会标,秀雅谦和,一如他的性格和为人。后来不管是中学在黑板报上写粉笔字,还是大学用鸭嘴笔填美术字,直到今天用软件做字库……都常常回想起当初的情景。进入大学也有幸遇到一位叫陆平的老师,卓有远见的开设了字体设计课程,内容包括临摹黑体、宋体和创作美术字,让我们开始了字体设计初体验。 和设计同行和师生交流时,常涉及“字体设计”话题,但我发现大家所理解和阐述的内涵外延往往不尽相同。为了交流的方便,我尝试梳理了常见的三个方向(不包括字体排印方面的内容): 一、正文字型和标题字型,这一类需要完成较多的字数,一般来说他们的字面、中宫、重心、架构和笔画特征是一致的,整体呈现出较为统一的风貌; 二、品牌字体和美术字形,这一类需要完成的字较少,更多的关注点在品牌调性或字体个性的表现上面,常有相对较多的图形属性; 三、字体实验和字形探索,从工具、载体、手法、结构、识别性等各个方面创新的探索作品都可以归于此类。 这三类各有其逻辑方式和创作特点,我也分别有一些设计实践和思考,个人感觉它们相互间不是割裂和矛盾的,也可以相互转换,只是为了理解方便,才有这么一个大致的分类。当然越往前,难度越大,越需要强调共性,需要理性和工匠精神;越往后,越需要强调个性,需要感性和艺术家气质。 站酷网:你认为中文字体设计的基础是什么?在字库字型设计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张昊:如果说上述的字体设计是一座金字塔的话,那么正文字型应在塔尖,其他组成了塔身。至于塔基,涵盖面就很广了,每个人每个阶段侧重都不同,我很难准确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非要说最最基础的,大致有熟练使用中文、会书写(书法)、有设计思维诸如此类的吧。 其实10多年前字体设计几乎没人关注,也和名利无关,纯粹是兴趣和热情的释放。所以很少有觉得特别困难的时候,总是感觉在不急不忙、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进步。当然,这也是当时眼界不高、自以为是的表现,或者说无知者无畏。真正尝试字库字型后其实一直困难重重: 一、首先是设计需求的准确表达,字库公司的赛事或对外合作方向越来越明确,或从字体上要求,比如楷书、黑体;或从用途上要求,比如教科书体;或从人群上要求,比如女性品牌字体。要在微妙的方寸之间体现这些要求,困难可想而知。 二、贯穿始终的就是基本功了,比如对字面、中宫、重心的把握,不经大量实践、缺乏书法基础难以提高。 三、我目前在开发的几套字库,因为都偏创意类,很多黑仿楷宋等已经建立好的规则被我打破,所以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建立新规则。几十字还算容易,几千字时,就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结构,发现以前摸索建立的偏旁形态、结体规则遇到了困难,只好打破重建,如是反复。 丽线前身 丽线调整举例 丽线现状 以上图片展示了汉仪天诺丽线的一些调整过程,很多时候没有标准答案,遇到困难只能靠积极的思考和尝试。朱志伟老师说过:好的字库要兼顾“好看”和“好用”,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其中包含了“创新”“美感”“阅读舒适性”等诸多要素的平衡。所以我也常和别人分享:字体设计的水太深了,之前在海边拾到一些贝壳、触碰到小浪花便沾沾自喜,等尝试着迈入海中,眺望远方,遥测海底的时候,敬畏恐惧之心油然而起。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 站酷网:你会临摹字体典籍吗?书法对中文字体设计有影响吗?典籍中的哪些点是需要设计师反复学习和钻研的?你从中得到过哪些感悟? 张昊:我小时候临过帖,现在缺乏练习,连毛笔都握不好了。但临摹字帖真的很重要,我现在尽量多看古人的东西,勉强算意临吧。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几千年的刻画、书写、雕琢中变得神形兼备。我们扎根传统的汉字书写、铭文、篆刻、碑刻、雕版 …… 可以从历朝历代的众多书体和无数老师那里汲取造型和美学营养,作为我们字体设计的灵感源泉。前面提过的三类字体设计(正文字型和标题字型,品牌字体和美术字形,字体实验和字形探索),我都从传统典籍里获益良多,后面我会举例说明。 站酷网:在你看来,字体/字库设计也会字如其人吗?这样是好还是不好? 张昊:字体设计也会字如其人,我觉得古代的字如其人也不是说书写的美感一定代表其修养或道德水准,而是说字体书写时会不自觉的流露出个人性格、习惯、审美情趣等。用电脑设计文字,特别是字库,很大程度上压缩了笔迹流露出来的个性,但还是能反映设计师的特质。比如上文的汉仪天诺丽线首次应用在“全球洗手日”项目的时候,主创设计师能一眼感觉到是我的新作,令我啧啧称奇。字库带有个人的风格不是原则性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定位就好了。至于品牌字形,还是应该根据项目定位来,尽量不要有太强的个人风格。 站酷网:2016年,你凭借字体设计作品《天诺润楷》斩获2016靳埭强设计奖专业组最高荣誉-未来设计大师奖,每款字体的诞生都有自己专属的故事,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它的故事? 张昊:这套字体和我的不少作品一样,背后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侧面见证和诠释了我的字体设计之路。 2010年左右我创作过一套“天诺雅楷”,是把楷书骨架解构重组,将笔画用水墨画中的兰叶、墨竹、柳枝等感觉来呈现。想法大胆,也获得不少专业奖项的肯定,但整体显得生硬,忽略了汉字本身的美感和文字阅读的舒适性,我一直有心优化。 参考资料 天诺雅楷 2015年初,汉仪字库有一个女性风格字体的定向邀约,我对这样的“命题作文”兴趣浓厚、灵感喷涌,一个月创作了三套手稿,是我对女性品牌、产品不同角度的理解,其中一套借鉴了雅楷的一些优点,但更为内敛和自然,个人十分喜爱,这就是“天诺润楷”的草稿了。但当时没有足够时间用电脑完稿,甚至没有命名,仅仅提交了另两套。 2016年初,汉仪第二届字体之星赛事启动,参赛字样文本很打动我,巧的是与润楷的理念和风貌也十分契合,于是“天诺润楷”终于得以落地。当时创作理念是这样写的:中国古代先哲造字,俯察地理、远取诸物,汉字、人和自然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冬春之际,冰雪消融,万物生长,作者有感于自然变化,创作了这套字体。本字体借鉴楷书等字形特征,将汉字结构和笔画进行适当的结构重组。点如小叶,横如嫩枝,竖如翠竹,撇捺如垂柳,勾提简化如融冰。整套字体得润泽清新之美,故名天诺润楷。 2016年10月,我将这份酝酿多年却又刚巧诞生的作品投稿到了靳埭强设计奖,幸运的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获得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颁奖典礼后在靳叔的讲座上,我也了解到评委对于润楷的喜爱是因为与其他字库相比特点鲜明,但却难得的耐看,自然不张扬,整体的字面、中宫、重心等也较为成熟。 分享一件趣事,其他的笔画来源都很容易找到图片对应,但印象中没见过和点笔画造型一样的树叶。有天在深圳书城的诗书礼乐广场经过,风吹树叶纷落,和润楷的点几乎完全一样,夹杂若干树枝,似乎满地笔画,感觉十分奇妙。 天诺润楷 站酷网:早在2014年,你的字体设计作品《天诺飞星体》就夺得了2014靳埭强设计奖专业组的未来设计大师奖,这款字体的创作来源是什么?你想通过这款字体传达一种怎样的情绪?在笔画和结构间设置了哪些巧思? 张昊:汉字是一直在演变的,一般的说法中,篆书的后面是隶书,但其变化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春秋直至秦汉时期在金石和书法两条路上都留下了由篆入隶的痕迹。其中写在绢帛上的“帛书”就是极具代表性的标本,帛书亦篆亦隶,劲拔绵和,古雅生动,马王堆出土的诸多珍贵资料,深深的打动了我。 马王堆帛书 我一直有心把“帛书”请入电脑字库,但其字高是不统一的。出于字库的需求,我借鉴隶书结构,在保留帛书特点的基础上大胆重建笔划和结构特征,使之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要。横笔划方入尖收,左波右磔对比强烈,骨气洞达,神采丰厚。后来我为了参与2014靳埭强设计奖,特意选了鹊桥仙的内容,创作“天诺飞星体”的过程中我被词的意境所打动,把字的X轴和Y轴做了一些倾斜,笔画末端也更加流畅。想让本来端庄丰厚的帛书呈现更多速度感,呼应文本中时空相隔,韶华易逝的情绪。 天诺飞星体 “天诺飞星体”有幸2014靳埭强设计奖专业组的未来设计大师奖,但让我感动不已的却是一个颁奖典礼后得知的幕后故事。当时评委拉斯•缪勒先生因为航班原因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评审现场,而靳埭强、王敏及黑一烊三位评委在审核了全部作品后,决定将最终大奖的决定权交给拉斯•缪勒先生,不谋而合的是,他的看法与其他三位评委出奇地一致。缪勒先生不懂中文,他尝试用自己的感觉去解读“天诺飞星体”,最后他问了一句话:“这件作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跟爱情、思念、离别有关系?在得知自己的判断是准确的时候,缪勒先生说:“对了,大奖就是它了”。在场人员都十分惊讶缪勒先生对跨文化设计的准确理解与感受,靳埭强先生也说,在国际比赛中,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往往是能打动所有评委的。 这件事对我的意义不亚于获奖本身,我们作为汉字的使用者,看字体设计的时候难免会把文本内容和字形风貌交融在一起阅读,而缪勒先生恰好是不懂文本内容的,但他仍然从笔画和结构中蕴含的风貌中读取到了我内心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这让我意外之余感慨不已,内心十分激动。 站酷网:靳埭强设计奖一直强调创新与多元,你怎么看待设计创新?你认为,字库字型的设计创新点应该是什么? 张昊:设计当然是需要推陈出新的,但严格意义上讲,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原创,我们都是在吸纳理解前人的基础上创新的。字库字型的设计尤其具有独特的设计、审美规律,更难大刀阔斧的做点什么。我认为有两种创新方式是最难的: 一、构建一套新的书写规律和法则,比如历史上某种新的书写/印刷字体的出现; 二、沿袭现有字库的基本骨架和血肉,用几乎不着笔墨的方式营造一种全新的神韵气质,比如黑仿楷宋类的微创新(朱志伟老师的玄宋、柯炽坚老师的信黑)。 由于我功力远远不到,只能尝试“取巧”之方式,自我调侃为“中西医结合设计字体”。多年前刚接触字体设计的时候,觉得字体是可以简单拆解的,借用建立在解剖学上的西医观点,字就是由筋骨(字体结构线)、血肉(笔划特征)以及皮毛(装饰)组成的,那么借助对筋骨或血肉的大胆创新,甚至仅仅是把现有的多种字体的筋骨和血肉混搭就可以变幻无穷,出现很多新字体。 黑体筋骨、宋体血肉的“天诺朗诺黑” 隶书筋骨、宋体血肉的“天诺隶韵宋” 这些年有不少西方公司为中国品牌服务,但在汉字设计这这个问题上总是会露怯,为什么他们按照平面构成的美感或者说西医态度来设计汉字会出问题?随着对字体设计的思考和实践深入,我发现把字体看作没有灵魂的点线面是难以把握和传递汉字的美感的,汉字不是死板的角度和长度,在古圣先贤无数的书写和刻画中,汉字变得饱含精气神,与周围事物呼应互动。我们不断的研读、揣摩和理解,挖掘汉字深层次的含义,体会书法(书写)的美感,用类似中医的方法来创作或诊治字体,让其气血、经络畅通,才能做出更多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方便应用的新字型来。 站酷网:今年的“靳埭强设计奖”大赛主题是“缺”,灵感来源于去年奖杯上出现的瑕疵,因而引发大赛官方重新去思考残缺与完美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理解设计中的“缺”? 张昊:靳埭强设计奖每年大赛主题都特别好,取自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不唯一的解读,可以给大家广阔的创作空间。“缺”这个主题的理解应该也是各有不同吧。我记得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完美的婚姻?”,而高票答案是“在于可以接受不完美”。设计师大都是完美主义者,我把此答案送给这个群体。坦然接受过去每一个阶段的作品和自己,努力做好当下的点滴。 站酷网:很多书法字型应用于排版印刷技术时会遇到缩小后糊版的致命缺点,而你的《天诺润楷》没有这个问题,能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吗? 张昊:其实天诺润楷、天诺童楷这些算不上书法字型,甚至天诺飞星体都很难算是,而且排版的时候还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但我的确努力在传统美感和阅读舒适性中寻找平衡,我拿天诺教科书童楷系列字体来举例分享一下我的思考和实践吧。 我国一直缺乏一套优秀的教科书字体,因其涉及到文化传承、教育目的、教育现状与儿童心理生理等方面。近年国家和社会开始重视对教科书体的研究讨论和设计实践,方正字库在2014年向全球征集教科书体的设计,我就是因此而思考和创作的。当时查阅了不少论文资料,初衷是关注儿童阅读,创作出一套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理特点,保护儿童视力,有利于儿童摹写记忆的字型。 传统楷体对于汉字美感的传承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过于讲究书法审美,则不适合教科书的阅读需求,所以天诺教科书系列童楷字体保留了笔画的基本楷体特征,用以交待运笔和。但字形结构借鉴黑体,使其中宫放松、空间均匀,而横竖笔画不做严格的黑体式的平直处理,而是保留楷体的书写韵味。整体追求一种平和、温暖、端庄并不失灵动的感觉。减少琐碎细节符合儿童重整体轻细节的认知心理习惯;大字面、近似粗度的笔画和放松的中宫能让笔画分布更为均匀,小字号时的灰度和清晰度大大提高,保护儿童的视力;饱满的字形和清晰的笔画则让儿童易于辨认、记忆乃至摹写。系列字体包含准童楷和中童楷两款粗细,可根据不同情况搭配使用。 天诺教科书系列童楷 站酷网:除了字库字型的设计,你还长期致力于品牌设计策划,并通过字体设计准确传递出品牌的个性,你有什么经验方法? 张昊:前些年汉字设计不受重视,标志要充满洋味,标题要放大英文,中文字库更是少有优秀作品。走上专业设计道路后,我对汉字的热情有增无减,在品牌服务过程中挖掘其文化内涵外延的时候,我发现汉字标在品牌传播中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使用品牌中文名作为品牌标志,图形Logo和英文都可省略,传播成本和受众的记忆成本降低,事半功倍; 二、汉字是音形义象数理合一的文字,丰富的内涵为品牌设计带来更多可挖掘的精准着力点; 三、汉字是象形文字,其美感超越几何,除了点线面的几何手法,我们可以从传统中寻找灵感。 所以在很多品牌设计策划的时候,我都会查阅一些金石字典,一方面是为了精准的挖掘字形字义,把品牌定位和名称内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思考成熟后我的工作习惯都是先画手稿,发散性、跳跃性的想法都可以涂鸦出来,这个过程也会激发很多新的思考,甚至无心插柳柳成荫。接下来就是把思路收回来,选择若干方向定稿。最后才是在电脑上作出矢量稿来。 “原创秀”是一个原创作品网络展示平台,核心字“原”在甲骨文中就是源泉、源头的意思,同时我还用动态的方式在“原”字中演绎出电源符号,作为核心创意点,体现原创动力的源源不断和转换输出 “蚕学馆”是具百年传承的丝绸时尚品牌,我将雕版、黑体、宋体等多种字体风貌熔于一炉,用字体神韵体现品牌气质。 “墨影空间”是一家建筑空间设计公司,我从核心字“墨”入手,把篆体解构,用具有空间和建筑特色的单元结构重建,其他三字如法炮制。最终的logo介于汉字和图形之间,二维和三维之间,建筑结构和平面图之间,阐释了品牌的内涵。 “花间醉”是一家鲜花销售的品牌,三字笔画多寡不一,我参考了篆和金文的写法,在保留识别性的同时,对醉字做减法,让结构布白比较均匀,用错落穿插的笔划,体现在花间迷醉的感觉。 “恒艺达”是一家广告设计公司,“恒”原为会意字,甲骨文中间是“月”,上下两条横线表示界限,月亮永远在一定范围内运行,寓意永恒。金文增加了“心”,表示“心”的“恒”(后来“月”又讹变为“舟”和“日”)。在设计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两条无限延伸的天地线条(亦可看成南北回归线、日月星辰运行的区域等),中间的“忄”变为首字母“H”。整体象征宏大的内容和精准的规则并存,核心字“恒”的内在涵义和外在造型得以充分挖掘。 站酷网:你做过很多对称字、合体字的创作,他们的应用场景有哪些?这些字的创作过程中,最容易犯哪些错?你有哪些经验可以推荐给大家? 张昊:对称字由于《达芬奇密码》这部小说被国人熟知,小说中出现的光照派对称字符是作者请的他的好友约翰兰登创作的,此人正是Ambigrams设计大师,由于书中出现的字符都是旋转对称的,所以Ambigrams被翻译成对称字。该词由拉丁语ambi(双面)、gram(文字)组成,指的是可以用不同方式阅读出多种内容的文字图形。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的翻译为对称字,翻译成双元(多元)图标似乎更合适。对称字、合体字、双语字等都可以属于此类。 当时我做了一个“翻译”工作,首先把兰登先生作品的单词含义翻译成中文,然后将其也设计为对称字。在这个艰难而妙趣横生的过程中,我逐渐对字体设计中的模糊识别等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近年在品牌、名片、海报、文创等方面都应用了这样的创作手法。 天诺对称字设计 “设计一课堂”是由深、港、澳、湾的平面设计协会共同发起的两岸四地设计及教育交流活动。我将简体的“设”和繁体的“计”融合,两字合体共生并旋转对称,恰如其分的通过合体和对称的手法体现了两岸四地设计人士齐聚一堂,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本为一体,两岸交流融合、互为影响等概念,这是其它表现方式所难以替代的。 “家庭真爱”是公益性质的大讲堂,结合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讲述儒家的家庭伦理。我提炼“爱”和“家”两个核心字,借用合体字将其融为一个整体,很好的体现了“家庭真爱”、“爱家”、“家中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是家”、“家和爱不能分离”等丰富的概念。 “文字真有意思”是我在参与“深港80+名片展”的时候为自己做的一款设计,当时设计说明是这样写的:祝者,咒也,可以产生神奇力量的神秘符号和语句。借鉴符咒的形式,将“文字真有意思”设计为合体字,反面将姓名重复,以不断念诵的暗示加强这一概念。图文内容和形式充满趣味,表达设计师近年对趣味文字设计的喜爱。名片成品是一个长卷,使用时可以自行撕开。 “爱书/Love Book”系列海报分为两张,都用简洁的合体字手法创作,分别以中文的“爱书”和英文的“Love Book”为元素,巧妙的传递爱书、有书就有爱的理念。 “贺年斗方”每年辞旧迎新的时候会设计一套,把对“Ambigrams”和春节文化的研读相结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作为我对良师益友们的独特祝福。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合适的项目中采用对称字、合体字等“Ambigrams”的创作手法,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有趣味,吸引眼球;二、简洁,节省空间;三、利用形式感,产生新的内涵,呼应项目要求。 但这类创作需要考虑趣味性(形式感)、艺术性(美感)、识别性三个方面,三者相互制约,难度极高。尤其是识别性很容易损失,如果是纯实验还能容忍,但应用到商业和文化项目的时候,识别性不可或缺。如果说设计是带着镣铐跳舞,那“Ambigrams”的设计简直就是五花大绑深海逃脱魔术。也有不少人问我是不是所有的文字我都可以做成对称或者合体,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毕竟这些文字本身不具备对称或合体的结构,所以能够实现的应该还是少数,但通过对从古至今的各种书体和文字装饰手法的研习,通过对汉字模糊识别的思考,通过大胆的实践,我可以大大提高其成功概率。 站酷网:你认为设计是什么?它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据说你每年都会给孩子设计一套生日形象,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你的设计?小孩子会读的懂这些设计吗? 张昊: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吧,当然也包括表现手法层面的东西,这两者都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我一直把丈夫和父亲的身份放在设计师前面的,平时会给太太做一些手绘的卡片,记录下生活的点滴,上面也有不少“Ambigrams”和字库字型雏形(不过知识产权归她,我没办法展示)。孩子出生后,父爱更加激发了我的灵感和创作欲,每年都会给他做一套生日形象,上学后给他班级也会做一些东西。难得的把父亲和设计师的角色结合起来,而且这个甲方很好讲话,哈哈。 我会用生日的岁数作为创意元素出发点,或加上我和孩子妈的美好祝福,或辅以孩子当时阶段喜欢的东西,然后用合体字、图形、插画等形式表现,最后把这份设计做成徽章、手册或者蛋糕送给孩子。虽然只用作一个方案,但要打动我自己也挺不容易的。 2岁生日时以I’m 2作为创作元素,将若干具有美好寓意的图形组合成数字2,有嵌套、双关、隐喻、借用等多种妙趣横生的手法,并由此延展了迷你绘本和其它物料。 3岁生日设计了一个类似长寿面盘绕的汉字“张”,左边偏旁“弓”同时也是Birthday的首字母“B”和数字3,然后延展出“3生万物”,右边的“长”延展出“长命百岁”。 4岁生日则是把汉字“四”和“儿”做了一个正负形的巧妙结合,结合传统肤廓字,把笔画设计得象小鸟,切合“吾儿四岁,快乐成长”的概念。 幼儿园时孩子是在U班,我也给班级塑造了整套品牌形象,首先我创作了“让U班更优”“U are the best”的SLOGEN,然后把字母“U”和汉字“优”作了双语合体字,让孩子们更爱自己的班级。 很多时候在长时间的思考中会迸发出一个妙手偶得的灵感,能够完美的承载我们的心意。因为采用都是我孩子喜欢的元素,而他对数字和汉字也很敏感,所以对于他来说没有理解障碍,看到孩子能够读懂我们的用意并很骄傲的和别人分享,那种幸福感是做商业设计或者参赛获奖没法比拟的。 站酷网:近些年来国内设计市场对汉字字体设计逐渐重视起来,面对这种趋势,你怎么看? 张昊:综合国力增强,自然会对文化自信,也会有文化输出的需求,而中华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当然是汉字(我常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DNA,四大古文明惟有我们一枝独秀,汉字功不可没),加之社会发展让设计行业愈加兴盛,字体版权保护法律进一步完善等原因,导致汉字设计出现了热潮,值得欣喜,也有利于社会的关注和行业的兴盛。但我们同时也应该冷静的思考: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创作?从业者是否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当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汉字设计?都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整体我持乐观态度,并且会亲身参与并坚持下去。 站酷网:作为斩获数项大奖、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想对年轻的设计师们说些什么? 张昊:我获奖很少,更谈不上经验丰富,反倒是年轻的设计师的作品常常让我自叹弗如。非要分享感概的话就是多看多想多做,既不妄自菲薄,积极参与赛事活动,也不太在意一时的名利机会。只要不断积淀,好的作品自然源源不断。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