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码头发布 于 2017-12-5 20:18 编辑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谭木匠深耕木梳24年,并没有波澜壮阔,但因为用心做一把梳子,用匠人精神打造了好口碑。
”
谭木匠虽低调,但无论是在市场份额还是品牌口碑上,它在木梳领域几乎没有对手。2009年底,谭木匠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那么一家小木制品公司是如何打造自己的木梳王国的?
因为两元钱,才有了谭木匠
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先生,年轻时是一名木匠。在一次深圳的广交会上,发现了一个摊位上的木梳,花两块钱买了一把。由此给他带来灵感,木梳作为小工艺品是当时还未发展起来的商机,谭先生由此创立了“谭木匠”。
为什么要叫“谭木匠”?1993年,谭木匠的前身被叫做“三峡牌”,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当时的大多数商品取名都叫做“三峡”,面对商品种类容易被混淆,没有辨识度的难题。创始人谭先生意识到了更改一个名字的重要性。创始人的父亲是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制手艺人,“木匠”二字更显手艺人的匠心,因此取名为“谭木匠”。
“谭木匠”,早在1997年就被注册成为商标,看似普通的三个字,却把木梳浓厚的手艺底蕴结合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谭木匠”作为商标品牌名称,有老字号的中国味道,深得消费者的认同,品牌推广事半功倍。
为何更换早已深入人心的logo?
谭木匠专注做“一把梳子”,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早已让谭木匠深入人心,并将一套视觉系统沿用了十余年,然而在2015年底,谭木匠确定更换新的logo和店铺形象。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改变一个老品牌呢?
谭木匠旧logo(左),新logo(右)
谭木匠发展到2015年,遇到了市场的一些瓶颈,谭木匠原有的标志和VI很朴实,想要拓展高铁、机场、购物中心等新渠道非常困难。因为在今天中国的消费市场,对品牌的时尚感要求很高,想要抓住年轻消费者,成功跻身于机场等重要购物中心,谭木匠需要怎么做?
一个成功的品牌首要的是对受众群有清晰的定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才能稳稳地抓住他们的心。绝大部分做大众市场的梳子品牌,都用廉价的包装,品牌辨识度很低。而走中高端路线的木梳包装又比较浮夸,雕龙刻凤。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他们看重的是品牌的调性和高度,谭木匠的品牌内涵和木梳文化恰好是重要的制胜法宝,缺的就是时尚与现代元素。
在设计大师李永铨的大刀阔斧下,“谭木匠”字体变化非常大,更加简约和现代。除了平面上的革新,店铺形象设计的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优化掉过去一些“老品牌”气息的元素,做减法。最重要的是,现在的谭木匠已经成功在各大消费中心开设店铺,也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促使业绩增长。
谭木匠新的门店形象
VI设计 大大观点:我相信做设计时间长的朋友都知道,升级一个品牌比重新设计一个品牌可难多了,因为一来要如何去进行明显的提升同时又不能断了中间传承的点,不然一旦改错方向,后果就很悲惨,国内有李宁,国外有GAP,说明品牌战略没抓准,这个期间就要市场和调研做支撑,为什么没有延续一个老品牌的感觉,李永铨先生的观点只能等市场去检验 这里面会有两个可以探讨的地方,选择这么年轻时尚的变化得益于谭木匠本身未来是想主动快速的变得更时尚,还是这个阶段被市场推动不得不改? 这两个市场的反馈推导出来的节奏可能不太一样,因为如果具备足够大的受众群体面,做快刀斩乱麻肯定不是太明智,但是如果是中老年层也在下滑使得企业迫在眉睫需要更替,这么快速的反应机制倒也是值得推荐,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对错,然后再用美丑去讨论一个设计 如果平面没法完全让大家感受到革新,加上室内后的考虑变化则更多了,从提供的效果图上看,再对比下原来的门店,可以看出来谭木匠的整体战略变动是非常大的,这次明显不只是在原有的路上加快一点,而是直接选了一条新的河道--把文化品到时尚品的比重重新调整了,那随即而来的商业层面宣传推广和改造费用都是决定这个品牌能不能彻底革新的重要因素,这个就完全不是我们能猜的 以前门店形象店 大大也在百度上搜了下谭木匠的历史,没想到一个卖梳子的谭木匠原来还是一个上市品牌,可见并不是说一定只求暴利的地产才是有价值,这才算是工匠精神吧!大大又继续拔了下官网,LOGO已经更换,但是好像其他的界面还没完全改造完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前面所讲的,如果我们拿一个品牌换logo就去断定这个项目成不成功或者这个设计牛不牛逼,那肯定是太着急了,年轻有年轻的做法,文化有文化的厚度,这个中间的比重只有决策人和设计师沟通完后才能掂量,没有为这个品牌改造做好的资金、渠道、物料、推广等等环节,是很难断定这个升级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局外人看看最后的呈现和市场的走向就可以了,咋眼一看字体logo不是太视觉冲击,可整体去体会就感觉不一样了,落地的形象和执行力度出来后效果如何,我们都会慢慢知晓,静候。
https://mp.weixin.qq.coZF*8s*upSGj*q-QaFjbTfH&new=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