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乡的野菜 邓四平/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尤其是故乡的野菜总是令人难忘。 小时候,每逢春天来临,屋后的青山万物复苏,日出山坳,林间溪水潺潺,百鸟啁啾,繁花似锦,各种知名的或不知名的野菜便夹杂其间,成为了大自然赐予儿时的我们最慷慨无私的美味和馈赠。 在家乡念小学时,那时初习作文,严格的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打好草稿之后,人人务必用小字毛笔一字一句工工整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无钱购置笔墨,每天放学之后,聪明的姐姐便带着我和邻居农家的小伙伴们一道,一边打猪草,一边仔细寻找一种叫蒲公英的野花,那种花含苞未放之时,花丝细若发丝,紧紧簇拥成一个小指头般大小圆圆的花苞,尖尖的花蕊,白里透红,轻轻地采摘下来,稍微揉捏揉捏便是一个天然的小字毛笔笔头,再去屋后的山中削上一截细细的竹管,把花苞栽进竹管,便可蘸着三分钱一包的蓝墨粉和着清水兑成的的墨汁誊写作文了,既经济又实用。 进了三月青黄不接之时,儿时的我们便去田边地角挑“折耳根”。折耳根,又称“鱼腥草”,有圆圆的紫红的叶片,细嫩而白胖的茎,匍匐着星星点点地长在田边地头的杂草丛中。“折耳根”肥硕的叶片看上去更像是满月小猪圆圆的猪鼻,正调皮地拱土而出,所以,儿时的我们更习惯把“折耳根”亲昵地称作“猪鼻孔”。我们便常弯腰蹲身,银镰轻舞,熟练地挑起一朵又一朵灵芝般鲜活水灵的折耳根,拿回家中,舀上一盆清水,细细地洗净,掐去根须,放进碗中,浇上油盐,反复拌上几拌,便可当成最美的下饭菜享用。凉拌折耳根确实是一道非常不错的美味,吃起来又麻又辣,又香又脆。有时候,折耳根挑得多了,吃不完,我们便将其洗净了放进大篮盘里晾晒,晒上几个红花大太阳之后,藏进家中碗柜,待到炎夏酷暑之时,取出来当成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茶饮。 清明节前后,故乡农村的山坡地头还长有一种叫做“粑粑菜”的野菜。记忆深处,印象最深刻的一首童谣是:“吐口水,生白癞,你死了,我还在,我到你坟山上来掐粑粑菜。”粑粑菜有着细长而碧绿的叶片,布满蝉翼般薄薄的白霜。采摘回家,洗净,切碎,掺水,和面,做成巴掌大小的菜馍,贴在煮饭的锅沿边上蒸熟。饭煮熟之时,揭开锅盖,用锅铲将粑粑菜馍一一铲出,刹那之间,整个厨房里便顿时漾满了一阵阵浓烈的清香。其实,粑粑菜馍在放冷了之后吃味道才最为鲜美,也最耐人回味。放进嘴里,细嚼慢咽,在淡淡的清明雨中,儿时的我们更感受到了粑粑菜馍的细腻、绵软、馥郁、芬芳和一种淡淡的清香。 故乡的野菜中,蒲公英的花苞可用来制笔;折耳根可作下饭的菜;粑粑菜做成的菜馍香甜可口;过路黄晒干之后,可熬汤做药,也可当作清热解毒的茶喝;雪白的茅草根也可用作药引,清肺热;绿绿的苦杏采来捣碎,捏成小团,还可止住鼻血;长满田野嫩绿的鹅儿秧,那更是家畜可口的美味佳肴……故乡野菜的种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故乡野菜的用途也真是奇妙而广泛啊!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故乡的野菜早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只是偶而在农贸市场上还可看见扎成小捆洗净了的折耳根,惊喜地买回家中,细细地拌上各种上等的调料当作佳肴食用,但却怎么也品不出童年记忆中那种特有的美味、有趣和无尽的欢乐了! 逝者如斯,往事不再。如今,每年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常常携了妻儿一道去野外快乐地寻觅采撷野菜,奔走在原野之中,很多时候,我仿佛觉得自己竟也变成了一株风中摇曳的野菜,虽才貌平平毫不出众,甚至不被人经意和重视,更无法去和那些育在城市温室大棚中名贵的菜蔬们相提并论,但我依然深爱故乡的野菜,是她,哺育、滋养并强壮着我们的故乡人,是故乡的野菜滋养并强壮了我们那一代人健康而茁壮地成长,让我们历尽风雨沧桑而筋骨强健,教会了我们在困难面前绝不屈服,绝不低头的品质,更教会了我们真正读懂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四川蓬安海田人,生于1974年5月15日,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荣誉馆员。现供职于四川省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管理局。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南充文学》、《嘉陵江》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稿件上万篇,共计500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文学奖。 世界的嫘祖,多彩的盐亭。
邓四平/文
从遥远的上古走来,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裁一片沧海桑田的风云变幻,写满巴山蜀水的烟雨蒙蒙。抽心为丝,滴血为绢。衣被天下,福泽万民。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天戴其苍,地覆其黄。 向岁月的深处走去,目光如炬,情深似海。掬一捧清澈明亮的圣母情怀,镀亮岁月的辛酸与沧桑。父爱如山,山比天高。母爱胜天,恩深似海。功盖日月,光耀千秋。 梦回古蜀,情系盐亭。彩凤投怀,圣母诞生。栽桑养蚕,含茧化丝。一片青绿的桑叶翩翩起舞,从古蜀的心脏出发,从西陵的指尖远行。巴山巍巍,蜀道漫漫。巍巍巴山仰望中华之光光耀寰宇,漫漫蜀道见证东方圣母福泽万民。 嫘祖故里,金鸡腾飞。黄帝元妃,协和百族。天下从此化干戈为玉帛。西陵之女,母仪天下,华夏万民从此得以福祉。一缕晶莹的丝线潺潺流淌,从云溪花淡淡的馥郁芬芳中幽幽绽放,从春郭水泠泠的美好时光里悄然延伸,丝路从此开“史”,世界从此温暖。中华女祖圣地,世界丝绸之源。嫘祖美丽端庄,盐亭地灵人杰。 抽心为丝,滴血为绢。 在青铜的闪耀和铁血江湖的呐喊声中,父亲的意志矗立成巍峨的高山与不朽的丰碑。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父亲叫黄帝。轩辕之丘,天下归心。桥山之上,我心痛绝。 在丝绸的光泽和衣被天下福泽万民的温馨记忆里,母亲的慈祥演绎成涓涓的呵护与博大的情怀。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叫嫘祖。抽心为丝,滴血为绢。先蚕圣母,万世景仰。 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我们都是嫘祖的后代。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天风浩浩,古蜀悠悠。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一路走来。 丝路花雨,柔情似水。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大道无垠,旅痕流芳。多少的迁客与骚人,多少的辛酸与泪滴,一路远去。 西陵之上,金鸡腾飞。灯杆山里清风依旧,梓江河畔明月如常。丝姑庙里龙凤呈祥,董叔亭中天地含情。 嫘祖故里,人杰地灵。李太白拜师赵蕤学诗论剑,杜子美盐亭赋诗流连忘返。苏东坡诗心文胆独恋鹅溪丝绢,文太守吟唱中华女祖功高日月。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把酒话桑麻,千古不同局。 时光的雕刀在岁月的长河中逝者如斯。缠绵的丝路在历史的天空下一路高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她千百度,灯火阑珊泪站立。 让心灵绿染九州,将每一片桑叶都化成一件温暖的衣被,遍布神州,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让真情连接世界,将每一根蚕丝都化成一座友谊的桥梁,连接东西南北,四海之内皆兄弟。 让丝绸之光点亮寰宇,让东方文明照耀世界,将每一缕温暖都喷薄成为一轮冉冉升起的东方日出,日出东方,潮起中华。 让圣母的光辉告诉未来,让多彩的盐亭走向世界,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丝绸文明站立成一行千年不朽的路标,嫘祖在上,万古流芳。 一口气,从喉结憋足,直到丹田。勤劳的双手采撷下春天的梦想,舞动起神奇的蚕龙,跳起欢快的秧歌,将每一根银丝都编织成为一个美丽的梦想。丝绸的源头从这里潺潺流淌,温暖的太阳从多彩的盐亭冉冉升起。 一声吼,从胸腔出发,喷涌而出。勤劳的儿女装扮美好的生活,每一根丝线都猎猎作响,荡气回肠,响彻寰宇。抽心为丝,滴血为绢。将双手伸进地心,从地心掏出太阳,将心燃烧成透明的符号。嫘祖的故里美丽如花,多彩的盐亭靓丽如诗。 一片绿色的桑叶,从古蜀的心脏喷薄绽放,过往的历史蜿蜒成淡淡的旅痕,生命如花朵般绽放,美丽神州大地。 一根银亮的丝线,从嫘祖的血液里滴答而出,编织成煌煌华夏最金碧辉煌的历史。 一位伟大的母亲,从西陵之上姗姗走来,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伟岸的中华儿女。 世界的嫘祖,多彩的盐亭。 西陵的唐碑,述说着缠绵悱恻的传奇。凤灵寺的晨钟暮鼓悬挂成窗外凄美的山水。云溪淡淡的花香陪伴我一生浪迹天涯,悄然叹息一声,明日又将远行。 丝路漫漫,岁月依旧。红尘滚滚,人海茫茫。守望在岁月的边缘,回望彼岸,父亲的期盼,站立成一尊佝偻的雕塑。母亲的叮咛,编织成一段柔软的爱抚。缠缠绵绵。绵绵缠缠。 抽心为丝,滴血为绢。有丝绸的地方,便有中华。人间正道,血脉不断。 衣被天下,福泽万民。有母爱的地方,便有嫘祖。大爱无疆,真爱永恒。 一只彩凤翱翔寰宇。一片桑叶绿染春风。一根丝线连接世界。一泓母爱福泽万民。 世界的嫘祖,多彩的盐亭。锦绣未来,就在眼前!
春天的思念
文 / 邓四平
突然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心中顿感悲痛万分,想起母亲勤俭节约﹑任劳任怨而又默默无闻的一生,我的眼泪便禁不住簌簌地流下来了。
儿多母苦.小时侯,我们一家兄妹四人,父亲一直体弱多病,家中全部生活的重担自然也就压在了母亲一人的肩上。每天天不亮,母亲便第一个起床,打扫裁缝铺,拆卸铺板门,接着又要忙着挑水,砍猪草,做完这一系列繁杂的家务活,父亲和我们若还未起床的话,母亲便会在堂屋里唠叨,借责备父亲来教育我们。我们便赶紧起床,煮饭的煮饭,读书的读书,各忙各的事情去了。
接着,母亲又要忙着调试缝纫机,注油、上底线、穿针,检查车轮皮带松紧等等,然后引燃枯炭放进火熨斗里,以便剪裁时熨烫布料。等这些准备工作刚刚做完,往往天已大亮,顾客随后登门了,母亲一边吃饭一边拿着卷尺为顾客丈量袖长、胸围、襟长等等,并将数据记录在尺码单上,母亲往往顾不上将饭吃完,便在一张宽宽的长木桌上,铺开布料,用一只小碗舀上一碗凉水,吸上一口,朝着布料“扑”地喷去,将布料“扑”地喷湿,那场面就像道术高深的道士使法一般,接着用火熨斗将布料来回熨平,烫干,再用剪刀“嚓嚓嚓”熟练地剪出前襟、后襟、袖子、衣领等部件,将这些部件在锁边机上锁完边后,边可踩缝纫机逢合了。
母亲技艺娴熟,一件衣服往往一小时左右便可缝好,但母亲却从未马虎过,只要发现了一点儿跑线的地方,便要返工重做。那时侯,缝一件衣服可以得二角五分钱,母亲为了多挣点钱,常常是从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忙到深夜一两点钟,很多时候,我们一觉甚至两觉醒来,仍能看见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弯腰弓背佝偻而忙碌的身影。当然,每天一放学回家,我们兄妹四人常常也要被安排去帮忙用手工钉纽扣,有时候为了提早完成任务,也会敷衍了事,为此,常常受到母亲的责备,说钉纽扣和做人一样,要踏实,不能敷衍了事,不然不长久,精工才能出细活儿。但母亲却从不允许我们陪她熬夜缝衣服,吃完夜饭,做完功课后,早早地母亲就要求我们上床睡觉去了。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未能成为父母事业的接班人,却做了一名教师,在家乡一所偏僻的职业中学教书谋生.每次一回家中,母亲无论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活计,不厌其烦地在我耳边唠叨:“儿呀,教书要认真呀,要学你父亲用卷尺量布一样,一是一,二是二,千万马虎大意不得啊!”我常常不耐烦的敷衍母亲说:“我晓得,我晓得,哎呀,妈也,你老人家就莫管那么多也!”哎,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也真是太“聪明”了啊!
如今,我每每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屡遭挫折,历尽坎坷,甚至撞得头破血流之时,才蓦然想起母亲的教诲和告戒来,而我为什么以前却总是自以为是甚至丝毫不听呢?
家有老人是个宝啊!而现在母亲已悄然而逝,阴阳两隔千重山,儿唤娘亲泪涟涟。现在想再看一眼母亲,再听一听母亲的声音都是一种奢望,都是已不可能的了啊!世上的母爱大多比山高,比路长,比海深,可儿女们对父母的孝顺也许比扁担更短啊.扪心自问,成天忙于生计的我们,为名忙,为利奔,为梦累,为情困,又几时为母亲忙过甚至做过什么呢?尤其是在母亲生疮害病之时,我们天天为母亲端过一杯温暖的水,递过一杯滚烫的茶吗?我们认认真真静下心来听过母亲的一次谈话吗?我们须臾不离陪伴母亲身旁为母亲嘘寒问暖了吗?不!没有!没有!没有!每一次,每一次……我总以为拿了钱给母亲用便是尽了孝道了,而每一次,每一次的逢年过节,母亲又总会借打发孙儿或者我的生日的名义,将钱退回来,甚至拿出更多的来。
2004年的冬月初二,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去蓬安县城卖废旧,当我得知母亲因脑溢血突发而去世的消息时,我倍感惭愧、内疚、不孝和悲痛万分,母亲始终不愿意跟着我们一起生活的唯一原因,竟是怕在经济上拖累我们!哎!可怜天下母亲心啊!
如今,母亲逝去已整整10年有余了,想起母亲默默无闻和辛苦的一生,我的泪水便忍不住又簌簌地流下来了,我只感觉到心如刀绞,悲痛万分。静静地跪在母亲低矮的坟前,默默地烧上一把火纸,在春寒料峭的早春二月,在晶莹的泪光中,在无尽的思念里,我深深地觉得:沧海桑田,这世界上很多的事情都能等,当老人们风烛残年之时,唯一不能等待的便是儿女们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孝顺!
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生今世,我又何处报春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