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农业文明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的影响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5:5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社会的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其形态从广义上说具有四种,即: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无论哪种文明形态,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理性抉择,同时文明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农业文明有上万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世世代代都受着农业文明的熏陶,从而形成了对农业文明形态下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审美的定势,这种定势直接影响着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审美走向。
  1 中庸和谐的审美视角
  温润的气候条件、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确定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及中庸和谐的审美视角。文明的起源与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古代的希腊、印度、埃及、中国均处在地球的北纬30度~北纬40度左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则位于北纬30度~北纬37度的区域,这片广大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季风湿润和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部分地区冬季温和多雨。陈代光先生的《中国历史地理》(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认为:近五千年来,中国先后经历了4个温暖期,4个寒冷期。4个温暖期分别是:仰韶文化到商代、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隋唐到北宋初年、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这4个温暖期恰是中国农业文明诞生、发展和走向高峰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集体性格共生的形成期,同时也是审美主体从觉醒走向渐进再到成熟的时期。
  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的出现使农业劳动从“千耦其耘”走向了个体耕种。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以农业立国,百亩之田,生事已足,五口之家,和乐且耽,乃更所重视,亦推此和乐之心以为解决。和乐且耽,还生成了典型的农业文明的好生、乐生之情。”这种百亩之田、五口之家就构成了一个家庭的生产单位,家庭又衍生出家族,家族之中有长幼尊卑,这就需要家族内部成员要相互以忠恕相待,互敬互爱。按照钱先生家国同构的观点,家、国、天下便形成了统一的关系。在这种价值体系和伦理规则下,尊敬君主如同尊敬父兄,爱别人家的女子如同爱自家的姐妹,因而说出的话,写出的诗、做出的文,均应使观赏者有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审美感受。
  《诗经》是最能体现中庸和谐审美视角的上古诗集。《召南·江有祀》是一首弃妇诗,表现了对抛弃她的丈夫的怨恨之情,然每章结句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却没有任何钻牛角尖之意或哀怨之情,全诗温润中庸,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自信与自尊。杜甫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诗人,除留下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外,还有许多中庸和谐具备中和审美价值的诗歌。如:“天下朋友皆胶漆”(《忆昔二首》其二)“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清人朱庭珍指出杜甫诗歌与其性情的关系说:“有温柔敦厚之性情,乃能有温柔敦厚之诗。……少陵哭房琯、送严公、梦李白、寄王维、别郑虔,其诗无一不深厚沈挚,情见乎词,友朋风义,何其笃也。”(《筱园诗话》卷三)。
  2 旷达飘逸的审美特质
  自耕自作的生产方式,形成了无拘束、无协作、无交换的思想观念,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旷达飘逸的审美特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势必带来两种思想观念:一种是封闭、狭隘;另一种则是旷达、开放,这种矛盾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农业文明所特有的,它并行于中国古代先民的意识深处。封闭、狭隘的思想观念作为农业文明负面精神产物,因为不具备审美特性,我们今天罕能见其作品。倒是充满了旷达飘逸审美特质的作品却俯拾即是,这些作品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从古人的袖间挥洒出对宇宙的俯仰。最令我们倾倒的首推庄子的《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这完全是心灵的飞驰。浪漫的飘逸超物自然,无拘无束的翱翔迭浪绝尘,鲲鹏展翅,逍遥于飞,展示出磅礴恣肆的大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逍遥游》全篇的主旨,他向我们阐明的是一种宇宙的精神,同时也是庄子政治主张与生活志趣的高度融注,他是站在人类文明修养的制高点上表述着一种终极的旷达。
  唐人李白高视尘俗,其诗歌透着一股狂放不羁的洒脱之气,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短暂,与其阿谀事人,不如坦荡行乐!清人沈德潜评价:“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变自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待天授,非人可及”。这种豪旷,今人恐也只能望其项背,自愧弗如。
  3 勇敢豪迈的审美格调
  艰苦的生产条件和辛勤的劳作,催生出古代文学作品中勇敢豪迈的审美格调。中国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之艰苦是我们今天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左传·宣公十二年》在记述楚人创业的艰难时写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楚人推着简陋的小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荒山野林。《史记》在描述上古水患时说:“荡荡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刑天因与天帝相争,败后被砍头,然其不甘,以双乳为目,肚脐当嘴,舞板斧继续战斗。陶渊明激叹:“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屈原在《国殇》中写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透射出一种视死如归、慷慨悲壮之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15 11:19 , Processed in 0.376702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