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的上海的口头语与骂人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3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滩.历来是竞争.奋斗.生存.交际的大都市,也是世界名胜地。上海人 语言 非常有质理和微妙,包括骂人与口头语。这些语言也都是百年交流中 慢慢留下至今,也有新开发的。为此,我为大家 对上海话中 的骂人与口头语作一次全面 解释 , 让 兄 弟 们在 玩 游 大 上 海 中.少 碰 到骂人与口头语的 误 解... ! 交 际 更 好 更 多的上海 朋 友
册那 —— 相当于国骂的他妈的。

册那娘B —— 册那的完全体,意思自己体会。

贱骨头 —— 俗语。指懒散性贱,非抽打和施加压力不肯服从的人。

雌老虎 —— 俗语。悍妇。凶悍的,蛮横的女人。因为雌性老虎在育子期间非常凶猛,故借指脾气暴躁的女人,通常指中年妇女。

阿木林 —— 俗语。骂人行动呆滞,笨头笨脑。1917年出版姚公鹤著《上海闲话》:"阿木林、阿土生等称谓,一系外国名词,一系乡孩乳名,不过取认侮辱生客耳。"认为"阿木林"系外国笨者之名,但不知据出何处。另一说认为,沪语以"木"喻笨,如木头木脑,木而觉知等。"林"音谐"人","阿木林"即"阿是一个木头人"之省。似以后一说为确。

瘪三 —— 洋泾浜英语。近代以后,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有租界,在中国历次的国内战争中均有不少难民进入上海避难,并形成了为数相当的以乞讨为生的城市游民。在英语中乞讨讲作beg for,而在洋经浜英语中多讲做beg say。这些乞丐白天沿街乞讨,夜间或宿车站码头,或露宿街头,形象猥琐,骨瘦如柴。汉语中把长势不好而干枯的稻麦称之瘪,于是beg say被汉译作瘪三。年幼者常被叫做"小瘪三"。解放后,城市流民数量减少或消失,于是瘪三一词也被用作这称不上品或缺乏公共道德的坏胚子。

巴子 —— 青帮切口。原做"靶子",即挑衅、抢掠、敲诈、殴打的对象,犹如射击中的靶子。后又引申而指帮内或帮外能力较差、容易被人欺侮的笨蛋。上海俗语,指不懂上海市面或行情、容易被骗的人。该词初出现于80年代初。

偎灶猫 —— 俗语。指人委靡不振,有时也可指人胆怯而不敢有所作为。猫是夜间活动的动物,白天,怕冷的猫习惯依偎在炉灶边上,显得精神委靡不振而懒于活动,故有是语。

三脚猫 —— 早期多用以喻武艺不精的江湖艺人,后也泛指对某种技艺略知一二,但又不精通者。词义来源有多种释法,一说认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谐音藏尾语。"庐"音谐"驴"。故有是语。还有一说认为,清代中后期,上海已发展成为一个港口城市,据说有一武林高手经常在十六浦江边卖艺,他最后一招即提举起江边的铁锚当中做武器表演。艺人走后,许多人即上前试提铁锚,但均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把武艺不精者讲作"三角锚",后讹为"三角猫"。还有一说认为,上海沿街卖艺者很多,他们表演完功夫后即开始推销他们的跌打丸、狗屁膏药等伤药,猫是鼠的天敌,但断了一足的三脚猫,虽也能捕鼠,但捕鼠的本领不会高;猫的叫声为"妙",于是人们以"三脚猫"喻江湖艺人,尽管他们有点武艺,口中不断吆喝"妙妙",但其本领不会很大,其所推销的伤药也"妙"不到什么程度。后一说比较可靠。

下作 —— 方言,音同“五做”。下贱、下流。如"侬奈能介下作啦,看到人家小姑娘就动手动脚。"下作者也被讲做"下作胚"。
刮皮 —— 俗语。气量小而又抠。如"他这个人刮皮来兮"。俗语出典于江南人的一种习惯动作。江南人把厚颜无耻者讲做"老面皮",人们常用双手或单手食指刮对方或自己的脸皮的方式对对方的行为和举动加以羞辱,叫做"刮老面皮"。经常被人"刮老面皮"的人就被称做"刮皮""老刮皮"或"刮皮鬼(发音同"举")"。

十三点 —— 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俗语出典释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英语hysteria(歇斯底里,即癔病)的"洋泾浜语",但癔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疯狂急躁,语言含糊不清,与其有很大差别,所以大多数人否认这个来源。据1922年般《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中释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显然这一解释比较符合。沪语"十三点"主要用于指女性的痴头怪脑,愚昧无知,如痴情、痴心、痴呆等,而该词也多出自妇女之口,男子较少使用该词。由于"十三点"来自"痴"的十三笔,以后又派生出许多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词,如"B拆开"、"电话听筒"(旧电话听筒中设13个小孔)等。

寿头 —— 俗语。痴呆,不开窍的人。也省作"寿"。词义出典无定说。一说认为即"寿星头"之省。福、禄、寿三星君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神道,其中寿星的形象是根据道教鼻祖老子而设计的。据《史记.争议》中讲:"老子长耳、大目、广额、方口、厚唇,额由三五达理纹。""广额"即额头高耸宽广,即相书中讲的"天庭饱满",是智慧的象征;"三五达理纹"即额上的皱纹,上海人称之谓"电车路"。古人认为额上的皱纹是智慧和高寿的象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先天性痴呆症患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额股特大而耸,额骨上布满皱纹,与画或塑像中的"寿星头"极像,于是人们以"寿头"喻痴呆者。另一说认为"寿头"即"猪头"。1917年出版的《上海闲话》记:"唯'寿头'二字,究作何解?昨闻之叶润之君(叶原籍洞庭山,自其祖即迁居沪南,而润之又究心沪事),据称,'寿头'者,猪头也。猪头形颇肖一'寿'字,故以'寿头'二字骂人。"相近的词有"寿头寿脑"、"寿头码子"等。

蜡烛 —— 俗语。不知好歹或不知好歹的人。蜡烛需点燃后才能燃烧发光,所以沪语中有"蜡烛--不点不亮"来比喻不给点厉害就不知好歹之说。有时也讲作"蜡烛胚"或"蜡烛胚子"。是上海常用的词语。

小八腊子 —— 江湖切口。指帮内或黑道团伙中地位底下、随人差遣的小人物。 俗语。没有地位的小人物。 俗语。小孩。词义来源未见于著录。据民国《清门考源.各项切口》中记,切口中有"巴子"一词,可能是"靶子"的俗写,指在道中无地位的小人物,今訾语"妈了个巴子"即源于切口;旧上海警察拦路抄身及工厂的抄身工制也被讲作"抄靶子"或"抄巴子"。今沪语把初来上海,不懂上海市面而容易上当受骗者叫做"巴子",其词同出于江湖切口。汉语有反切注音的方法,即取第一字的声母和第二字的韵母即声调为第三字注音。在沪语中,以反切组词的形势是相当多的。据此,"八腊"是"巴"的反切组词,"小八腊子"即"小巴子"之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14 16:53 , Processed in 0.45609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