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是产业结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物质性与功能性的老化和衰退,以及城市结构失衡等问题。怎样科学有序地改造和完善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组织、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可持续地更新城市的局部乃至整体,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法进行探析与总结。 首先应该保持旧城的原有肌理,注重城市整体的协调,对改造设计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旧城存在体现的是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新城的建设则突出在现代化的造型与材料的利用,其建筑的造型和色彩与旧城的灰旧相对立。然而旧城经历历史长河存在下来有其必然的合理性,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应该保持旧城的肌理,将新旧建筑统筹安排,不丧失城市的协调美。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保持旧城的肌理,重新建造与旧城风格一致的新建筑,达到城市更新的目的。二是将旧城当做有机的整体,将老化得较为严重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建筑进行有机地更新。 其次应该在保护、改造以及发展中寻求结合点,使改造更新保持有机可持续。城市是人们进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有机载体,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旧城改造保持有机可持续是其生命力的体现。盲目地改造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精神缺失,因此在保护、改造和发展中寻找一个结合点是旧城改造的趋势。 第三,保护古建筑格局,延续原有风貌。古建筑格局与城市传统风貌是一个城市历史最直观的体现,人们可以从典型建筑中看到城市发展的脉络,提高城市的辨识度,这对于城市乃至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应该在延续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来对旧城建筑格局的内部功能进行更新。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目的,价格公共参与机制引入其中。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体,改造的最终目的,是要营造一个适宜于人生活和生产的空间和环境,因此在改造过程中要将公众做为基础,这样改造才能稳扎稳打走得更远。 因此,一鸿认为在旧城改造设计中应该以保护为先,对旧城市的建筑群落以破损程度进行分类,并有针对地进行修缮性维护。合理地结合旧风格与新技术,使城市保持其特性又更新其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