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朱自清的父亲送他到扬州著名的私塾先生戴子秋那里读国文。每天,父亲都要一边喝着酒一边读朱自清的文章,若是看到有老师表扬处,父亲就奖励几颗花生米给朱自清,继而父子俩就开心满怀。若是看到老师有批评处,朱自清的父亲就非常生气,有时候还会打朱自清,并将这篇文章投到火炉里烧掉,这时朱自清常常暗自流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绝不辜负父亲的期望。虽然当初父亲的做法有点粗暴,但是却给朱自清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
朱自清的孙辈朱小涛发表文章回忆说。祖父朱自清大约十三四岁时,已经做通了国文。他喜欢读书,考入两淮中学(今扬州中学)后,陆陆续续阅读了四书五经、《史记》、《汉书》、《韩昌黎集》、《柳河东集》、《文心雕龙》等国学经典。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做自己的读书梦、文学梦。当时,家里每月给朱自清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附近的一家广益书局,而且还常常欠账。引发朱自清对哲学兴趣的一部《佛学易解》,就是从这家书局买到的。
中学时期的朱自清,醉心于阅读《聊斋志异》和林译小说。英雄豪杰的金戈铁马,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书生与狐仙的缠绵悱恻,多彩斑斓的异域风情,都使他沉醉着迷。中学时期起,他开始了最初的创作。第一次,他模仿林译小说的文笔和结构,写了一个山大王的故事,8000多字。小说写好后,他兴冲冲地投寄到《小说月报》,可不久稿子就被退回来了。他不服气,集合了几个同学,干脆办了个《小说日报》,用文言写作。他又写了一篇从大人那里听来的侠客的故事,题目叫《龙钟人语》,刊登在自己的“日报”上。当然,三天之后,“日报”便再也办不下去了。
儿时的读书梦、文学梦,让朱自清在成长的路上迈步稳健又长远,终成文学大师,他写的一篇篇传世佳作,铸成了一座座丰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