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现代的独户住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聚舍” 陈悦 李亮聪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18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5: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品栏目简介

为了响应《时代建筑》2015年启动的学术视野下的办刊模式的优化,我们逐步对建筑作品栏目进行优化调整。《时代建筑》从创刊伊始便以不同形式关注富有创意的中国当代建筑作品,我们坚持选择建成作品,关注其创新性和探索性,并重视其完成度和现场感受;坚持第三方评论为主,推动建筑评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每期作品栏目在作品选择上尝试走向设计探讨上有相对共性的可能性,在评论文章的作者的选择上,力求其研究背景与作品的设计探索有一定相关性。本期作品选择上倾向于对小规模设计实践的关注,讨论一些看似简单的设计操作对于建筑空间生成或更新的价值。

本期作品文章

[1]冯路.改造六记:上海电子工业学校[J]. 时代建筑,2015(2):86-93.
[2]陈悦,李亮聪.中国现代的独户住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聚舍”[J].时代建筑,2015(2):94-99.
[3]刘涤宇.他者·物性:浙江德清“清境原舍”民宿[J]. 时代建筑,2015(2):100-105.
[4]苏炯,俞挺.界面与修辞:上海教育报业大楼解读[J]. 时代建筑,2015(2):106-109.

欢迎大家自荐或推荐优秀的建筑作品给我们:works_timearchi@163.com

作品栏目主持:戴春

中国现代的独户住宅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聚舍”
The Story of Single Family House in China
Tapered House, Shunde,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陈悦 李亮聪
Yuet CHAN, Anderson LEE

内容简介
文章探讨了在中国兴建现代独户住宅的特殊性,以及建筑师、开发商和终端用户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通过回溯“聚舍”的兴建背景及香港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之前的作品,思考如果中国建筑师被剥夺了在独户住宅实验其建筑概念的机会,中国建筑的未来要建基何处的问题。


楼梯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聚舍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项目功能:私人住宅及画廊
基地面积:670㎡
建筑面积:250㎡
建成时间:2012.4
项目建筑师:李亮聪、翁世俊、郭善禧、赵启聪

1 引:中国现代的独户住宅

一般来说,城市的密度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直到大量低密度住宅出现,形成城市的“边缘”。在国外,这种密度的分布都是市场经济主导的,然而在中国,严格的法规限制了农民与城市住户之间的土地交易,独户住宅这种占地大、容积率极低的建筑在城市内基本上是被禁止的。

2003年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明文规定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十多年来,政府对别墅用地的把控更趋严格。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别墅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这直接导致了发展商绕开政策拿地建房,在城市里形成了低密度住宅被高密度都市发展包围的“边缘现象”。这种现象加剧了独户住宅在高密度都市中存活的特殊性与矛盾性,也正解释了“聚舍”引来大量关注的原因。

目前在中国兴建独户住宅的途径基本分为四种:农民自建房、联建房、原址重建房及通过总体规划建设的高容积率多层公寓与低容积率别墅。

过去30余年,尽管国内受委托的建筑项目多不胜数,但从数据来看,独户住宅所占比例极低,除了政治造成的原因之外,也有经济诱因上的不足。“聚舍”的主人自25 年前获得这块基地的使用权后,一直将其空置。2007年前后,由于国内出台了防止土地囤积的相关政策,他不得不选择在基地上建造一栋房子,以免土地被政府低价回购。就是这样的背景催生了“聚舍”。但事实上,建造之路依旧困难重重,例如,国内建筑师都忙于大型项目,这样低成本的超小项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利润太少,在内地要找到一家愿意承接小型项目的承建商几乎不可能,最终屋主以承诺委托另一附近的大型项目作为条件,才说服承建商建造这栋小房子。“聚舍”项目真可谓“三年磨一剑”。

这一情况显然让人担忧。独户住宅作为建筑师的实验性创作具有重要价值,在现代建筑史上不乏例证,如勒· 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1928年—1931年)进行的钢筋混凝土和平面几何实验:柱网、楼梯和坡道贯穿于三层平面之间,戏剧性地反衬出承重墙体系建筑平面的呆板,这也是“新建筑五点”的巅峰之作。格瓦德梅·希格尔的私人住宅(Gwathmey Residence,1965 年)既非研究个性表现也非研究功能化的效率公式,建筑师在项目中不断分析需求和可能性,以达成针对该个案的复合型建筑形态与居住者关系,解决方式基于一种“发现”和“编辑”的沉淀过程,是在小范围、小成本的条件下,快速探讨建筑本质的实验。弗兰克· 盖里的私人住宅(Gehry Residence,1978年—1991年)帮助他脱离“纸上建筑师”之列,并通过这个极度丰富的项目实验了大量材料的建构细节和解构理论。库哈斯的四个住宅案例,不对称的中庭住宅(Patio Villa,1998年)、利用拼贴手法的达尔雅瓦住宅(Villa Dall'Ava,1991年)、荷兰屋(Dutch House,1993年)和波尔多住宅(Bordeaux House and Pool,1994年—1998年),都是其实验新概念的平台。他将基地条件(包括家庭状况、地理位置、技术及法令规章等)转化成开发新场域的要素。例如在波尔多住宅中,他把为伤残男屋主设计的室内电梯放在中心位置,让其主导室内光、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功能及动线,这充分体现了库哈斯早年对这种“可让建筑无限变大的机器”的着迷。这些标志性的小型住宅体现了建筑大师早期的建筑设计理念和都市规划概念。

由此,作者提出质疑,如果中国新一代建筑师被剥夺了在独户住宅实验其建筑概念的机会,中国建筑的未来要建基何处?

2 “聚舍”


上图:模型;下左图:一层平面;下右图:二层平面

“聚舍”的主人委托建筑师设计一栋双重功能的房子,一方面作为他和家人的度假屋,另一方面,他亦希望在屋内展览其珍藏多年的有关李小龙的纪念品。李小龙祖籍顺德,跟屋主一样。

3 集体性


总平面图

“聚舍”位于顺德近郊,处于一面约9m高的悬崖之上。选址呈梯形,从西往东扩大,基地总面积670㎡,建筑面积230㎡。项目分为两部分,形态倾斜且延伸的画廊和宽敞而沉实的起居空间。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由东向西延伸的画廊明确分隔了悬崖下的旧村落与悬崖上的新住宅区,在社区的边界上构筑了一个视觉的落点,这亦是建筑师对现代封闭式社区背对背的反讽。

4 空间


卧室

客厅

沉实的起居空间与画廊内部是相连的,在这里空间的关系较为一体。起居室包括了大厅、饭厅和开放式的厨房,亦可直通室外的花园。主人可从二楼的卧室俯视一楼的起居室,在视觉上构成了空间的一体性。开敞的花园与修长的画廊形成了空间的平衡,在开放性与私密性的取舍上恰到好处。画廊门窗的位置都依照采光与视觉效果考虑,末端一面8m高的玻璃窗引导观者从藏品放眼窗外,构造了视觉上由内而外的延伸。窗两旁的水泥墙上雕刻着:以无限为有限、以无形为有形,以此表达对李小龙的怀念与追思。

5 造·型

画廊尽头外观

走廊尽头


画廊二楼

建筑强烈的造型感主要为了平衡“聚舍”主人的个人需求,在四季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建造一座不太需要打理的私人避暑画廊,并综合考量其实际节能水平。倾斜的屋顶(宽0.5m~8m)和侧壁(高6.5m~9m)组成锥形的内部容积,连同尽头8m长的开窗,明显改善了建筑内部的自然空气流通,从而减少冷却负荷。画廊部分的开窗设计尽量减少对展品的伤害。现浇混凝土/ 砖石混合结构的填充墙施工方法进一步加强了绝热效果。

6 独特性


外墙

画廊是长形的,供屋主陈列其珍藏的李小龙海报。画廊的一头有一个小阳台,只能容纳一个人,是为屋主营造的独处及反思的小空间。阳台从墙身突出,构成了花园的视觉落点。画廊的另一头连接着开放式厨房,是屋主平时打发余暇时间和款待朋友的地方。门手把和信箱等细部都经过特别设计,与建筑独特的造型相呼应。

项目于2012年建成,两大功能并没有什么变化,倒是有些偶然经过的路人会误以为这是一座小型博物馆,询问能否参观。场所的灵性通过建筑空间、尺度、细节得以彰显,建筑既属于“聚舍”主人,也是中国现代的独户住宅案例。

7 建筑实验


剖面

“聚舍”可以作为建筑师建筑思考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这种外露现浇混凝土/ 砖石混合结构,以其低成本表达张扬造型及粗糙美学的手法在香港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升建筑”)设计的“ZS”复康中心也能够看到。复康中心项目中,外露现浇混凝土/ 砖石混合结构除降低建筑成本,维持应有的谦卑形象外,模板大小与家具及窗台的挡阳板大小直接关联,所有结构混凝土的副产品模板都通过木工作室加工,循环再造成建筑的其他配套设施。而“聚舍”项目中,建筑师通过控制模板排列走向、尺度和效果,使混凝土模板图案和外墙砖的大小在立面上与画廊特定窗门形成有趣的比例关系。

“聚舍”画廊的取光、取景方法也可见于升建筑设计的礼贤会元朗堂教堂。元朗堂项目中,建筑通过研究光在不同时间的不同落点、不同角度的强度、颜色、特性及色温,试图将光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丰富的室内光影。建筑师为教堂选择了东西座向,晨光从东面垂直的窗户渗入圣殿,与横向的悬空木头形成神圣的十字架;三角形的天花指向东面的圣十字, 隐喻“三位一体”。拱形屋顶天花在功能上可作为一个巨型的反光面,使柔和的光线渗透整个圣殿。黄昏时分,夕阳透过西墙一众不同颜色的彩绘玻璃,塑造出繁星满天的景象。而“聚舍”项目中,画廊的开窗位置除考虑到日照因素外,也与取景直接相关。自然光从狭长天窗射入,在未悬挂海报的东南空墙上制造光影效果;整个画廊弥散的柔和光则来自西北外墙上的多个不同大小、高度的小窗。

独特性与集体性的矛盾与协调方式是当代城市化建筑的基本语言,建筑同时作为周边环境影响下的产物及个人需求的表达,展现了个人、集体,甚至社会对生活的期盼,协调过程中不应牺牲任何一方。“聚舍”虽是一座私人建筑,其功能、造型及细部反映了主人的个人需求和品位,然而,作为社区的一部分,“聚舍”在其边界上构筑了一个新的“边缘现象”,也加剧了未来高密度都市发展的矛盾性。同样的思考可见升建筑在铜锣湾心脏地带设计的“V”服务式公寓。16层楼、135个单位、53种20㎡~60㎡的房间类型,设计满足了入住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并提供了密集、高效且又不同的入住经历。该项目没有典型的房间类型,各单位以俄罗斯方块的形式安装在混凝土结构体系之中。每个单位的半室外阳台面向铜锣湾大街,幕墙上拼成一个大“V”,以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独特性与集体性的矛盾与协调成为设计不断重生的原因,“微”为尚未发生的“宏”提供了线索。建筑有力地掌握了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相似周期性关系。

【摄影师及图片版权:Hunga Chan, Hong Kong Cultural Imaging Workshop LTD,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时代建筑》2015年2期 形式追随能量:热力学作为建筑设计的引擎,陈悦 李亮聪《中国现代的独户住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聚舍”》,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单位:香港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陈悦,女,香港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经理,康奈尔大学 建筑硕士,香港大学 建筑学士( 荣誉); 李亮聪,男,香港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香港大学上海教学中心 学术总监,香港大学职业发展项目 总监,2011 年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总策展人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彭怒 周希冉
如有任何有关热力学建筑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热力学】,谢谢!
===================================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5-23 00:23 , Processed in 0.450810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