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习再学习 于 2024-7-14 11:57 编辑
http://www.zhengjimtcn.com/thread-295467-1-1.html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理念文化
学校精神 弘毅笃行 致美致远
释义 弘毅笃行: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即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切实地去实行。 培养师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师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践行愚公移山精神,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热情,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奋斗,勇于担负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时代重任,让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致美致远:致美,语出《论语·泰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即涵养美的品质,达到最美的境界。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实现远大理想。 培养、深化师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的能力,使之具备美的心灵、美的情操、美的志趣、美的言行,最终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生态;勉励师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不断升华人生梦想,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为创造更加远大、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拼搏!
校训 知周万物 道济天下
释义 知周万物、道济天下语出《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知周万物:即勤奋探索,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对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成就渊博的学识。 对事物的完善认知,离不开系统的课堂理论学习和扎实的综合实践活动。济源一中从提升师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出发,通过研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举办社团活动等途径,增强师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让每位教师都能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拥有广博的学识、精深的学问,实现对事物的透彻理解和领悟;让每位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更具探索欲和思考力,更好地明白万事万物所蕴含的道理。 道济天下:即拥有高远的志向、博大的情怀、扎实的本领,从而济人利物,回报社会,振兴民族,报效国家。 古语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对“道济天下”的有力诠释,而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和信念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引领人走向成功、升华价值的向导。以此为认知,济源一中教师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担负起传递教育薪火、培养强国栋梁、创造社会文明的神圣使命;学生则要具备追求卓越的信心、成就事业的雄心、回报社会的爱心、建设祖国的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自强不息!
校风 团结 勤奋 文明 进取
释义 团结: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以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师生精诚协作,实现教学相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勤奋:勉励师生发扬愚公移山勤奋务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忠于职守,孜孜不倦,为未来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底色。 文明:传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济源地域文化精髓,促使师生积累渊博的学识,树立优良的品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时代先锋。 进取:激发学校师生奋发图强、追求卓越的豪情斗志,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倾我所能,扬我所长,尽情绽放自己的精彩和魅力。
教风 润材以德 琢璞以心
释义 润材以德:“材”原意是木材,引申为人才、栋梁,在此指代学生。“德”即道德、德行、涵养,在此指代师德。俗语有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说教师应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德行,培育学子成人成才。尤使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涵养志趣高雅、胸怀天下的人生情怀,让文明积淀成人格。 琢璞以心:璞,即未雕琢过的玉石,指充满灵性的学生;琢,即雕琢、打磨,指后天的教育。教育根植于爱。教师应心怀大爱,热爱教育事业,甘愿奉献毕生精力。更要做仁爱之师,把无私的关爱撒播到每位学生的心灵,把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及呵护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以加深师生情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学风 乐学善思 涵品养慧
释义 乐学善思:乐学,是好学有恒、乐在其中的学习境界;善思,是激活自我的学习体验。要在学习中,获得舒畅、幸福的感触;要在思考中,内化知识,增强感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以学引思,以思促学,实现学思良性互动。 涵品养慧:中学阶段是知识积累和人生奠基的关键时期,学习与做人都是必修课。学生要先学做人,一点一滴积累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航向;一言一行文明有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还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寓学于乐,寓乐于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时时获得新知,日日升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