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广州大桥本身不洋气又不古今结合,如何能够通过全球招商的方案,达到洋气而且古今结合的效果呢? 城中媒体的报道说,正在进行拓宽工程、预计明年6月通车的广州大桥,近日正在向社会征集历史文化环境艺术提升设计方案。征集组织单位——— 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希望通过全球征集,甄选出大气、洋气、古今结合、富有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魅力的设计方案,提升这座跨江桥的历史文化内涵。大气?洋气?古今结合?哈哈!仅凭这个招标方的“希望”,我就不对结果抱有多大希望。什么叫洋气?还要古今结合?是金门大桥还是西敏士桥还是青马大桥?或者前三者再加上赵州桥?当然,我知道招标的不是广州大桥的设计方案而是包装方案,但是桥梁本身毕竟已是现成的景观,总不能买椟还珠啊。如果广州大桥本身不洋气又不古今结合,如何能够通过全球招商的方案,达到洋气而且古今结合的效果呢? 假如说笼而统之的希望让人不敢抱任何希望的话,那么招标公告对设计要点作出的阐述实在具有让人绝望的力量:广州大桥的景观提升,应具有欧陆风情、民国风情、岭南风情及现代化的元素,需要对广州市深厚的文化内涵、最富活力的脉动进行表达,将广州大桥打造成为广州桥梁的标志性景观建筑。按照这个要点只能够把广州大桥的包装做成一块块展板或雕塑,欧陆风情是一堆,民国风情是一堆,岭南风情是一堆,现代化的元素是一堆……设计师最忌讳的事情是让人抓住自己的手画图。英文谚语所说的less is m ore是真理,什么都要有,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大而全的方案,通过审议最容易,但是做出来的结果是谁都不满意。 毫无疑问,广州大桥是广州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筑和景观建筑,扩建之后的广州大桥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在市民面前事关城市审美的大事。问题只是在于,广州的城市审美应该由艺术家来主导还是由行政部门来主导?或者是由一家有官方背景的投资公司来主导?民意在决定广州的重要建筑物应该如何化装或穿什么衣服的决策过程中究竟该起到什么作用?还是除了事后接受就没有市民什么事情了?换言之,广州大桥的“环境艺术提升”只是一个新的个案,广州的公共空间变成了权力和资本肆意妄为的涂鸦场由来已久。相比之下,艺术家,尤其是广州的艺术家对此的参与顶多就是个执行者的角色。假如拍板定调者会画画,我估计那就基本没有艺术家们的什么事了。 很多年之前就有人呼吁,广州要成立一个城市艺术家委员会,涉及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的事项,艺术家在决策过程中的权重必须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我们都知道,一个城市长成什么样子,由行政官员或商人来全权设计,还是由艺术家来决定,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决策者粗鄙或者缺乏艺术细胞,还拒绝艺术的教化,城市外观会越变越丑最终将无可救药。广州有许许多多非常棒、在国内外都鼎鼎有名的艺术家,我说的不光只有画家、设计师和雕塑家,还包括文学家、诗人,只有他们的眼光和专业素养,才有可能把广州引领到一个越长越美丽的未来。 (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