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记者从东湖公园管理所获悉,即日起至9月30日之前,每位市民都可通过电子邮箱或信函投稿方式对东湖公园25个未命名的亭廊桥进行命名。作品一经采用,将向命名者颁发“荣誉证书”,评选结果将于10月底公布。(见8月5日《江门日报》) 作为市区最大、最负盛名的公园,东湖公园已然成为江门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而对公园内25个未命名的亭廊桥进行命名,更可进一步增强公园的文化内涵,凸显其地方特色,使本地市民在休闲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地方文化教育,也使外来游客通过这个窗口更为直观地了解侨乡文化。但是,笔者在认真了解信息之后发现,此次征名活动的组织过于草率,存在几个不容忽视的“硬伤”,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看上去很美的“做秀”。 其一是活动未能利用便捷的宣传渠道。笔者只在报纸中看到一张篇幅极小的图片,上面模糊地标出25个亭廊桥的位置,但要辨别清楚并不容易。笔者又在网络上搜索,并未发现有其它更加详细的资料,就连江门园林局官网也只是隔天转载了报纸上的消息,而未有进一步的说明。当然,公园管理方在公园内张贴了清晰的图示,但在互联网时代,却不知利用互联网的宣传效力,而仍然延用传统的传播方式,只怕参与的市民不会太多。 其二是活动未能提供足够的原始信息。25个景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要市民通过简单的图示就回忆起这些景点分别长什么样子,难度恐怕很大。因此,征名主办方应该把景点的图片展示出来。另外,要想征集到的名字更为贴切,主办方还应为市民提供这些景点的必要信息,比如景点修建的时间、背景,幕后的一些小故事。但可惜的是,这些信息全部空缺,只怕即使有市民热心参与,也不可能想出比较理想的候选名字。 此次征名活动为何会如此草率呢?要说主办方缺乏足够经验,也不然。在七年前,公园内的英雄山(烈士墓园)重新整饬时,就曾向市民征集对联。但遗憾的是,这次征联活动在轰轰烈烈地宣传了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兑现承诺公布结果,而是在未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不了了之。以此推想,唯一能解释的是,活动主办方缺乏足够诚意,只将活动当作任务来完成,至于结果如何就不去理会了。若是如此,即使主办方最终为25个景点定出名字,也不可能是集思广益之后的最佳答案,更可能因为这样一次形同儿戏的征名活动而沦为笑柄。若干年后,待后人追索这些名字的来历时,所寻觅到的并非当代人的严谨,而是草率,不知后人会作何感想?只怕这样的名字非但不能为东湖公园增色,反而会令其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尘土。 http://news.ifeng.com/a/20140811/41523906_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