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兜约创意川菜餐厅
这两年沪上有不少设计工作室都在餐饮领域发力,比如我们曾报道过的芝作室(LukStudio)、Linehouse,或是早就名声在外的如恩设计研究室。如果对这块稍有关注的话,你会发现,像是如恩的作品 Logan's Punch 酒吧、Rachel’s 汉堡店,芝作室的上海 Lab 酒吧、Baker One 烘焙坊以及新近“网红店”隆小宝米粉,或是 Linehouse 的 Baoism 小吃店、甘其食包子铺和 Lone Ranger 热狗店,都是频繁见诸于媒体的餐饮设计案例。
相比之下,作品并不在少数的 The Swimming Pool Studio 看上去很“低调”,“我们没有做过什么推广,”李麟杰告诉我们,他既没有过多向媒体自荐过项目,亦没有在做自媒体运营,这次去参评伦敦年度最佳餐厅 & 酒吧设计奖,是他少有的将工作室作品对外推广的动作。曝光度不是他最在乎的指标。
平民化、小体量,是这个工作室接手的绝大多数餐饮项目的共性,类似于火锅店、串串店、面馆、沙拉店和奶茶饮品店。
他大学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与人合伙一起做的亦是室内设计,自立门户出来后,眼下他的客户资源多来自“依靠朋友介绍和口碑传播”,但他留住客户的能力还在于如何用客户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与对方沟通,这可能是帮助他赢得不少客户信任的缘由。
在李麟杰身上,很少能看到设计师惯有的偏执和自我。在把项目做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作品之前,他习惯先站在客户角度思考设计如何助力其在商业上的可行性,这是他的沟通技巧。
“前期我不会跟客户聊室内设计本身,而是聊商业模式、商业定位,设计都是需要根据这些来调整的。”他表示,“甚至包括预算的控制,比如说放在桌面上的、客人看得到的地方,这里要多花点钱,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可以少花点钱。”
他会在意究竟能不能帮客户做成一个好生意,包括翻台率、客单价、目标客群的行为习惯等等,都是他感兴趣的部分,“我必须了解这些,了解它的定位,设计也是心理学,要用商业的思维去设计,我不是艺术家,但我可以把艺术的元素放进来。”
当然,这无疑会牺牲掉一部分作品的设计感和艺术性。
比如工作室刚刚成立时做过的几个餐厅,李麟杰也承认,那算不上好作品,一些设计元素的运用也已过时,但他对过去两年的发展还算比较满意,“就是在这个量的情况下,也有一些还比较拿得出手的作品。”
除了拿奖的大聪家面馆,兜约创意川菜餐厅也入围了今年伦敦餐厅 & 酒吧设计奖的评选。
这家位于上海西康路和长寿路路口的特色川菜馆,用的装饰材料都很朴实,比如清水泥、黑白拼花瓷砖、水泥装饰砖和木材,但巧思之处在于不同材质的大胆组合,用各种整齐排列的几何图形给予顾客有力的视觉冲击,布满“圆洞”的外立面,几何水泥砖堆叠出来的隔墙、环状造型的装饰性灯罩。
另一个案例则是先后被 Dezeen 、Archdaily 等国外权威设计媒体刊发的上海 Paras 咖啡馆,现代简洁的风格初看很像是出自外国工作室的作品。
店主人对原先在陕西南路的一家老店设计并不满意,找来了 The Swimming Pool Studio 设计位于上海虹桥万科中心的新店。
关于怎么把地中海元素做得不落俗套,这个项目还是花了不少心思,李麟杰认为,一家咖啡馆干干净净的清爽感很重要,为了表现这种纯净的气息,他用的是蓝白色调和各种几何元素的混搭,金属板、清水泥和大理石都是基础材料,专门定制的拼色花砖从地面延伸至吧台区域,很抢眼,而墙面上悬挂着的圆形镜子,也使得空间更富变化。
“ Paras 风格也是代表我们最新探索的一些方面,因为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平面设计的,这算是把平面三维化的一种尝试,里面能看到透视的元素,做得好比较难。”
尽管虹桥万科中心人流密集度相对较低,导致店里客流量较小,但店主人对于设计还算满意。
不过,相对于跟这些充分信任设计师的小客户打交道,与大公司的合作就要复杂一些,“他们会要求比较多。”
去年,百胜中国的设计部门找到了李麟杰,想要与其合作一些百胜旗下包括肯德基、必胜客以及小肥羊在内的连锁餐饮品牌的特殊店设计,这些特殊店的设计要有别于他们一般统一化的连锁门店,能够为顾客创造新鲜有趣的用餐体验,这也符合他一贯想要在每个项目中做点“不一样”的东西的期待。
当然,这种特殊店的存在并不会大面积推广,除了创造与统一连锁门店的新鲜感与差异化之外,它的另一功能也在于探路,尝试用一些特别的设计元素,为之后各品牌门店的升级提供参考或是指引。目前,他已经接手了广东江门肯德基益华店和北京金融街必胜客特殊店的设计,前者装修完工后已重新开业,而后者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