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需要什么“人” ● 在工业4.0时代,工人是否会被机器替代?信息化、综合化的智能工厂是否还需要专业领域的技能专家?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将失效? ● 在欧洲,已有不少预言家悲观地描绘了未来工业“灾难性”的场景:工厂空无一人、与世隔绝,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失业高涨⋯⋯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在工业4.0时代,工厂里也不会空无一人——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角色将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 ● 目前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理念均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需求制定的,过去40年来学科专业不断细分,但这样的教育模式已难以培养出能够驾驭日益复杂的综制造业体系的优秀人才。 ● 我国制造业的一线产业工人大部分是没有受过技能教育和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这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为直接。因为一线产业工人最了解自己操作的机器,最有可能知道生产设备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也最有可能成为改善产品、机器和工艺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受制于没有受过专业和技能训练,无疑影响了他们潜力的挖掘和发挥。 ● “德国制造”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而正是其独特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工人。在德国,约70%的青少年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3〜4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1〜2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德国大学毕业生仅占同龄人的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并由此走上工作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