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连接三区的大环线全线贯通,促进了市区融合发展。目前,一条更短更快的内环线正在建设中,市区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路程的缩短将带动心理距离的缩短,使人心融合成为加快市区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你是哪里人?”一句问话,数种答案。 “我是椒江人”、“我来自黄岩”、“我家在路桥”,当诸如此类的答案脱口而出,折射出一座城市的人心融合度。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最殷殷期盼的答案,莫过于“我是台州人”。 台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刚走过23个春秋。城市首位度不高,市区融合度较弱,一直是台州城市发展的“心病”。 市区融合,非朝夕之功。早在11年前,台州就踏上了探索市区融合之路。从“台州一体化战略”,到“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再到如今的“市区融合发展”,一如既往,一脉相承。 8月22日,市区融合发展座谈会召开,“大台州”理念引发热议。 市区融合,不仅是政府思维,更是民心所盼,融入了所有台州人的心愿。本报关注会场内外,昨天采访了台州市民、网友、在外台州商人和专家学者,来一起聊聊“我是台州人”这样一个让人共鸣的话题。 “我是台州人,三区是一家” 市委书记王昌荣的一句话让所有与会者共鸣 市区融合,从哪里做起?“人心融合是内核。”8月22日,市区融合发展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王昌荣一语中的:“要突出人心融合,强化‘我是台州人’理念。” 王昌荣指出,要始终坚持把人心融合、文化融合摆在首要位置来抓,进一步缩短三区融合的心理距离,不断增进广大干部群众对市区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让“我是台州人,三区是一家”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人心融合成为加快市区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理念上“共转”。三区要由自我建设管理为中心、自成体系为重点的思维,进一步转变到加强融合发展、做强中心城市的思维上来,变“自转”为“共转”。 ——在利益上“共享”。市区两级干部要进一步破除思想的藩篱,少打“小算盘”,更多讲大局,多算“共建共享”的大账,以更高的站位认识利益格局调整问题。 ——在人心上“共荣”。强化三区发展“一荣俱荣”的理念,增强中心城市发展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市委书记一席话,在座谈会上引发了所有参会人员的共鸣,“我是台州人,打好台州牌”也成了共识。 “目前,三区‘大台州’理念还没有树立起来,区一级本土观念较重,在对外交流中还是各吹各的号、各打各的牌。”路桥区委书记潘建华直指弊端。同时他还建议,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基础上,以改变命名规则为先导,逐步淡化区级概念,增强对“台州”的认同感、归属感。 “一直以来,台州缺乏一张统一的城市名片。”市教育局局长戴冠福感慨。台州撤地设市时,他曾发表过一篇社论《胸有全局天地宽》。如今,市区融合正当时,台州也该有这样的胸襟。 “以文化为灵魂,推动形成‘大台州’理念。”戴冠福告诉记者,他希望,未来,台州能有自己的城市形象策划,设计出属于台州的市徽、市标、征集市歌、吉祥物,形成统一的城市名片,提升台州的知名度和城市魅力。 市民—— 本来模糊的“我是台州人”,已经渐渐清晰 从“台州=椒江”到“台州就是台州” 甬台温高速下辖4个收费站,收费员郑瑛芝在台州站收费所上班,今年已是第17个年头。因为收费站位置在黄岩,郑瑛芝十多年来听到过往司机经常说的,就是“我在黄岩上高速”,而不是“我在台州上高速”,这个现象,目前正逐渐改变。 郑瑛芝说,之前在外人眼里,台州和椒江是划等号的,然后黄岩是黄岩,路桥是路桥,这可能是交通上的不方便造成的。 “当时甬台温在台州只有黄岩这么一个收费站,下了高速就是黄岩城区,经过黄岩才能去椒江,难免司机有这种观念。”郑瑛芝说,“如今在别的收费站下高速,到处都能去椒江,三区之间四通八达,地域的限制,无形中慢慢就消磨了。” 从“新黄岩人”到“新台州人” 新台州人徐守魁老家在安徽怀远县,1999年开始到台州打工,以往每年从老家回来时,他与乡亲们说的都是“我回黄岩了”,近几年,徐守魁慢慢改了口,逢人会说,“我回台州了”。 18年前,黄岩蜜橘扬名在外,徐守魁和不少老乡来黄岩打工,在橘子加工厂上班。“那时候在怀远人眼里,还没有‘台州’这个概念,”徐守魁回忆说,除了进橘子加工厂,还有一批怀远人来这儿跑运输,但都是从黄岩往外跑,椒江、路桥之间过往的路也不好走。 让在台州的怀远人改观的最大原因,还是三区经济上的融合。徐守魁说,之前老乡们打工就在黄岩,现在是路桥、椒江到处跑,前两年他做中央空调,就是今天在椒江、明天在路桥、后天又到黄岩。 “在台州打工,各区的生意完全分不开,谁还能分开‘椒、黄、路’呢,做活时分不开,台州的印象也就难以分开。”徐守魁说,如今对他来讲,台州就是第二故乡。 在游客眼中,台州已是一张完整名片 导游毛华记,从业两年半。在外地带团,他的扩音器里喊的一直都是“台州的朋友,跟我这边走”。毛华记家在三门,在华夏国旅上班,平时散客也接,团队也带。 “我在跟外地的游客介绍台州的时候,会说台州有临海长城、有大神仙居、有天台石梁等等。”毛华记跟记者聊时,语气里不无骄傲,“台州的旅游资源算丰富的,从南到北,都有玩的地方,不会说椒江有啥、黄岩又有啥,到了台州,各地的景点都可以玩。” 业务上的事儿,也不容许导游将各区块分开。毛华记介绍,比如说组织去杭州的散客,有路桥的、黄岩的市民报名,所以在外头带团的时候,肯定会喊“台州的朋友”,而不是“椒江、黄岩、路桥的朋友”,现在不管是外地游客进来,还是本地游客出去,台州都是一张完整的名片。 在外台州商人—— 在台州之外喊响“我们是台州人” “台州在哪?”这是在外台州人最常被问起的一个问题,而这背后恰恰反映了“台州”城市知名度的不足,以及台州人对“台州”认同感的缺乏。 在提升台州知名度,增强在外台州人自豪感、归属感上,各地台州同乡会、商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人们只知宁波、温州,却不知浙江还有一个‘台州’,这种尴尬在外台州人常常会遇到。”加拿大台州同乡总会会长王典奇说,自从2013年加拿大台州同乡重新启动,一直致力于提升台州人在国外的威望,宣传台州城市形象。 近几年来,加拿大台州同乡集资购买了会所,在当地捐赠了儿童医院等项目,自发为受灾地区人民捐款,并且每年定期举行活动,“越来越多的华人、加拿大人知道浙江有个名叫‘台州’的地方,我们是台州人。” 无独有偶。多年来,新疆台州商会也一直为提升“台州”在外知名度而努力。“必须要用企业做品牌的方式来打造‘大台州’城市名片。”新疆台州商会副会长叶浓娟说,首先台州要有几张拿得出手的“金名片”,好比人们一提起“普洱”就想起了“云南”一般。 叶浓娟认为,台州可以利用好“吉利”以及各种全国知名特产的优势,有效提升台州城市知名度。 专家学者—— 喊响“我是台州人”,是台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升台州城市能级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台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章伟说,落实到产城融合、居民一体上,必须要从“人”的层面更新大家的观念,喊响“我是台州人”的口号。 从历史来看,台州市撤地设市形成的组团式城市,长久以来各地“貌合神离”,融合脚步缓慢。 章伟认为,台州要现实“大湾区”建设发展,必须要在人们心中建立一个突破区域防线的共识,让人们站在“大台州”、“大湾区”的层面去思考规划个人发展。 “而这就要求台州市委市政府在继续抓好城市建设、补齐短板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台州人的权利、权益是否得到充分落实。”章伟说,当地政府应当在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继续做文章,并且解决好台州人关心的问题。 最后,章伟提出,台州不仅要往前看,还要往外看。要站在“杭州大湾区”的角度看待台州的发展,与其他城市合作,着力打造城市品牌,彰显城市个性。 网友这么说 涂涂:说到杭州,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西湖;说到上海,大家会想到外滩、东方明珠。在台州,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标志和中心。外地人来台州时,也会有这样的疑惑,台州城区在哪?打造“大台州”,需要打造一个台州城市的中心。 菱儿飞:在外地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在车站或者畅途网买汽车票回台州市区时,一定要和售票员说买椒江、黄岩或路桥,而且很多台州本地人都不知道台州市客运西站、台州市客运南站。此外,铁路客运站设在黄岩,货运站设在路桥。总体来说,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三区的交通方式分散。 海阔天空:很多人的认知里,市区即城市的中心区域,有别于郊区,城市化程度高。可是,台州三个区分散,比如说黄岩西部处于市区的边缘,三区融合的过程中,也要考虑边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增强大家对台州的认同感、归属感。 据台州晚报 记者 王佳飞 王媛媛 高波 施亚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