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画报讯(记者 李淑霞)2022年7月7日上午,夏县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夏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秦晓军,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小娟,夏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秦喜安出席发布会。介绍夏县文化形象标识(LOGO)征集过程、标识内容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团队设计的作品被评为夏县文化形象标识(LOGO) 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闫小娟介绍夏县文化形象标识(LOGO)征集情况: 夏县古称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孕育了深沉厚重的夏都文化,汇聚着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强文化名县”。近年来,夏县坚持“两争一站”工作总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了丝路起源的嫘祖养蚕根祖文化,割股奉君的介子推忠孝文化,古墨铄今的卫夫人书法文化,勤政廉洁的司马光治国理政文化,善于斗争的嘉康杰红色文化等“五大文化”,擦亮了华夏第一都、中华第一药汤、中国天然氧吧、夏都四贵等“四张名片”,叫响了“夏县特优十宝”“夏县十大特色美食”等区域特色品牌,为建设“四个强县”和中心县城,致力打造山青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盐临夏一体化运城后花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而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城市形象的品牌识别性也愈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号召,深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文化形象(LOGO)的指示,夏县文化形象标识(LOGO)征集活动于4月8日启动,征集内容为“夏”(或“夏都”)“司马光”(LOGO)2种文化形象标识作品,主要采取社会征集、省校合作院校邀约和定向邀请等方式面向全国征集。截止6月1日,征集启事转发点击45000余次,共征集作品215件,其中,“夏”(或“夏都”)文化形象标识188件,“司马光”文化形象标识27件。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积极参与(LOGO)征集的高校师生、专家团队及社会团体、专业人士和专业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发布会后,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对进入终评名单的20家团体或个人的辛苦付出致以书面感谢! 6月2日,县宣传文化系统相关人员对征集的作品进行初评,初步选出30件作品,报四大班子领导审议。6月16日,由县委宣传部提交的《夏县文化形象标识(LOGO)入选作品》在专题会上进行了审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团队设计的作品受到一致认可,认为其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独具创新性和欣赏性,能够体现夏县特色,展示夏县形象,被评为夏县文化形象标识。 夏县文化形象标识(LOGO) 夏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秦晓军对夏县文化形象标识(LOGO)图案进行讲解发布: 今天夏县文化形象标识(LOGO)的发布,既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必将进一步提升夏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凝聚起夏都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强大合力。 此次征集的文化形象标识,由上下两部分有机构成,上半部分的中心图形源于大禹治水的标志性工具--耒耜,图形融入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所书小篆书体“夏”字所形成的篆刻印章风格。耒耜造型也是古老的铲币形式,诠释了财富与劳动的关系;同时,在左右两侧通过简练的对称弧线,塑造出“鼎”的造型,讲述了禹铸九鼎的传说,展现了夏县文化元素。 标识的下半部分,通过耒耜与山水图形元素的衔接,表现出夏县文化厚重、山青水秀的美丽图景。三座山形与三道水纹形成夏县的生态底色。标识色彩为绛红、金色与青绿色组成,金色、绛红色体现了华夏民族的色彩印象与红色热情和活力。同时,青绿色既是绿水青山之色,也是青铜之于岁月的色彩。 标识图形配以专门设计开发的的中英文字体,旨在与标识图形构建完整的识别系统,体现易于识别与文化内涵兼顾的设计要求,英文字体源于篆书笔意,汉字为易于识别且具装饰性的美术字设计。 整体的标识创意独特,内涵丰富,诠释了“华夏第一都”的厚重文化历史底蕴,体现了夏县未来发展的蓬勃活力,彰显了嘉康杰革命精神、绿化精神、团结渠精神、工匠精神等夏都精神,展现了夏都儿女新时代精耕细作、精打细算、精明强干、精益求精的良好风貌,凝聚了全县人民建设山青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盐临夏一体化运城后花园”的磅礴力量,更表达了“绿水青山等您来、美丽夏县欢迎您”的盛情之邀。 此次,我们还设计了LOGO在名片、服装、手提袋、徽章等一系列产品上的应用,在推广设计里特别增加了标志的烫金效果、以及绿水青山的辅助图形,就是将其作为夏县的一个显著标识,既提升本地市民的文化认知、文化自信,同时向外地游客传递浓厚的文化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