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文学:文学自觉和文化自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685

荣誉管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22:2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敬泽
  人民日报
  “网络文学再认识”栏目,以今天这篇文章作结。开栏3个多月来,专家学者为本栏目撰文之踊跃和读者反馈之热情,让我们意识到,栏目虽然结束,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还将继续下去。
  ●如果我们确认,网络文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就是通俗文学,那么,它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就不必从零建起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都要放下傲慢与偏见,从对方那里获取支持和营养。从历史上看,没有正统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密切交流,就没有伟大的中国文学
  ●任何时代包括通俗文学在内的大众文化,整体上都是有文化志向的,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不是没有,而是更突出
  从历史脉络理解网络文学本质
  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我们在谈论什么?你常常会发现大家谈论的对象各不相同,有的从媒介革命的角度,把网络文学视为纸质文学的未来;有的认为,网上出现的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网络文学——照此说来,《红楼梦》上了网也是网络文学;有的从生产机制着眼,认为在网上创作和发表的作品是网络文学,包括帖子、微博、微信,等等;有的把实验性的、探索网络可能性的文本视为网络文学,如赛博文本、超文本。大家说的常常不是一件事。
  为了有效地讨论问题,我们得先界定什么是网络文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不必做唯名论者,你叫张宇航但你不一定是个宇航员。在语言学上,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就网络文学来说,什么是约定俗成呢?其实很明确,主要就是指在网上生成和阅读的那些长篇小说。让我们为之困惑、构成了重要的文化和文学现象的就是这件事。
  对象明确了,我们才能认识和探讨这个对象。网络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事物,那么网络文学呢?网络文学刚出现时,很多人宣称这是全新的文学,是横空出世的“将来的文学”。现在,有了足够的作品放在那里,网络文学作家和相关从业人员也有了冷静的自觉,于是,对网络文学的前世今生大致有了共识——它就是通俗文学,其基本形态就是类型小说。既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前度刘郎,我们就可以在一个历史脉络中考察网络文学的性质、特点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一直就有通俗文学的传统,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后两者当初都是通俗文学,不登大雅之堂,明清小说被纳入正典是新文化[1.89% 资金 研报]运动早期的事。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通俗文学有过很大的繁荣,到晚清小说类型已经很丰富,后来出现的鸳鸯蝴蝶派、张恨水、还珠楼主等在当时有很大影响。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这一路偏重消费性、娱乐性的写作消歇下去了,但是,从上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运动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区文学,大众化、通俗化成为重要的、基本的文学诉求,虽然1949年以后传统的类型化小说基本没有了,但也形成了新的革命的通俗文学传统。到了上世纪80年代,情况又是一变,出来个“纯文学”,通俗文学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变成了很边缘的东西。即使是80年代,我们也开始读琼瑶、金庸、梁羽生、古龙,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丰富多样,这样的文学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在“纯文学”占据主流的情况下,它很难在原有的文学生产机制中得到释放。结果到90年代末期,互联网来了,出现了一片新天地,这种需求和能量一下子在网上迸发出来,投互联网之胎,转通俗文学之世,纯文学一下子变成了“传统文学”——这个叫法其实也不准确,但现在约定俗成这么叫了,那就这样吧。一开始的网络文学,现在看,其实还是传统文学,但是很快,它就向着通俗化、类型化发展了。
  在这样一个脉络中,我们就能够理解何以中国会有网络文学。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欧美没有网络文学,他们在网上主要是超文本、电子文学。为什么没有?因为网下已有充分发育的通俗文学生态,不需要在网上释放。
  有一度大家一谈到网络文学就含糊其辞,因为没有一个历史的参照系,被“网络”二字吓住了,不知道该把这个文学往哪摆。其实位置很清楚,就是通俗文学。由此,我们也可以把一些伪问题放下,比如网络文学是否会取代传统文学?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表明,它们之间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在市场上,通俗文学可能会占相当大的份额,不仅中国,外国也是这样,但传统文学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要放下两种傲慢与偏见,传统文学依靠思想和艺术品质对网络文学抱有傲慢与偏见,网络文学背靠市场对传统文学抱有傲慢与偏见。实际上,它们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它们都能从对方那里得到重要的支持和营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健全的文学生态。
  从四个方向构建评价体系
  因为搞不清网络文学是什么,所以就有了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困惑。如果我们确认,网络文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就是通俗文学,那么,它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就不必从零建起。我们起码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去作探索:
  一是从传统中去找。在这方面,大家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网络文学继承了中外通俗文学传统,也受到了世界青年亚文化的深刻影响。看一部作品,要考察它的传统来源,它受了什么影响,在传统的脉络中去评估它的创造性,这是基本的批评方法。比如写武侠小说,现代以来,从还珠楼主到金庸、梁羽生、古龙,就构成了参照系。
  二是从网络性中去找。网络文学的重要创造,也是现在谈得比较多的,是它的交互性和读者参与,有效运用了网络技术的可能性。当然,也有人谈到,这是古老的说书人传统的复归。过去的纯文学作家是自我诉说,当然他可能有一个想象中的读者,但写作的基本语态是独语。说书人不是这样,他要回应听众的反应,语态是对话的、交流的。网络文学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它使创作和阅读几乎同步发生,长时间如此,形成一个日常化的交流场域。很多人诟病,网络文学为什么那么长?其实,长是通俗文学常态,当年扬州评话的大师王少堂说《武松》,好几个晚上过去了,武松进了店门还没喝上酒呢。国外的通俗小说也是成系列,或者没完没了往下续。网络文学把这个特性发挥到极致,它提高读者黏性,深度地介入读者的生活——天天都要读一段,等于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也和媒介有关系。从历史上看,通俗文学对媒介是最敏感的,每一次大众媒介的革命,都会带来通俗文学的大繁荣。明代商业印刷形成规模,诗歌没什么反应,但通俗的长篇小说一下子兴起了;后来报纸出现了,于是有了大量的连载小说;现在有了网络,又是一个发展,而且趋势是越来越长。网络的发展、现在手机客户端的发展,会深刻地影响通俗文学的生态,影响它的艺术形式,现在我们看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头,我甚至认为,现在的网络文学在运用网络技术方面还偏于保守,还有很多可能性远没有穷尽。
  三是从读者反应去找。既然网络文学是面向大众的俗文学,那么读者喜不喜欢,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实际上这也是市场标准。当然,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读者是在海量的文本中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实际上不可能完全是自主自发的,要靠市场机制、广告和营销的帮助。也就是说,读者的需要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扭曲的,有时是被忽悠出来的。在文化产品中,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对读者反应也要有分析,要看到这种反应背后的商业机制,看到商业机制是如何引导、调动读者反应的。否则,还评价什么?看谁的点击数最多不就行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要看价值观。网络文学作为通俗文学,价值观的问题不是没有,而是更加突出。它是消费的、娱乐的、日常的,你跟读一部网络小说,把自己代入进去,一跟就是一年,这就叫潜移默化,是真正的以文化人,一个人对世界、对自我的内在看法由此受到深刻影响。
  总之,要把以上几个因素综合起来考量。要充分考虑到网络文学的通俗文学属性,不能简单粗暴地把传统文学的标准拿来用。同时,网络文学也要强化文学自觉,把古今中外的通俗文学优秀作品作为参照系,认真研究创作规律,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禁止复制,征集码头版权www.zhengjimt.com
禁止复制,征集码头版权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685

荣誉管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22:22:12 | 只看该作者
从新经验出发建立文学整体观
  大家都感到有必要加强网络文学评论,但做起来又觉得很困难。评论家面对海量文本,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嘴。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很不一样的生产和消费机制,评论家在这个机制中还找不到有效的位置,评论家对具体作品的评论能够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认清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有的放矢地探索有效的机制和办法。
  同时,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建设之所以困难,也是因为,我们虽然知道大致的方向,但是缺乏知识准备和理论准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文学理论是建立在纯文学传统之上的,对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的研究没有充分展开。我们的文学观念里就没有配置这个,好比是在苹果系统里运行安卓,当然就不匹配不适应。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当然这样的研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面对新鲜的文学经验,努力回应网络文学提出的问题。
  例如,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问题,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新民主主义论》都做过有力的论述,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学也都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我们做出新的理论探索。
  例如通俗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我们说文学要认识、表现、反映现实,但是,在网络文学中,我们怎么看待玄幻小说、穿越小说、武侠小说等?它们是否具有现实性?依我看,表面上是飞到了十万八千里以外,但根子还是在现实的土壤里,这些小说是在通过幻想的镜子来照见现实。幻想、梦想机制在通俗文学中是很基本的配置,即使是职场小说、都市言情小说,反映的是当代生活,内在的机制也是诉诸读者的代入感。这与传统文学是不同的。读《阿Q正传》你不会想象自己是阿Q,读《红高粱》你也不会觉得自己是“我爷爷”“我奶奶”,但读通俗文学,你通常会有代入感,认同乃至扮演某个角色。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白日梦的机制,它表达了人的希望和向往,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焦虑,由此形成了通俗文学的特定形态和艺术方式。对此我们的文学理论无法应对,我们对大众层面的幻想诗学、梦想心理学研究得很不够。
  例如通俗文学的经典性与当下性。经典性是文学的重要诉求,也是大家现在对网络文学的一项主要质疑。经典的产生当然是重要的,但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总是极少数,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成为经典就没有意义。这就好比,我们这些人谁都不是伟人,也成不了伟人,但能不能说成不了伟人就都白活了?恐怕不能这么说。藏之名山、传诸后世不是通俗文学的首要目的,通俗文学的目的首先是抚慰当下的具体的人。一个青年工人,工间休息时拿出手机看一段小说,为的是放松一下。当然,网络文学肯定会出精品,但这一定是大量创作经验和阅读经验积累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一时出不了经典,也不能否定其当下存在的价值。
  例如通俗文学的类型化问题。通俗文学的客观规律就是类型化,分门别类应对读者特定的心理需求。网络文学之初,也没有谁倡导类型化,结果做着做着就类型化了。很多类型是在通俗文学的传统中经过长期积淀、慢慢发展起来的,其中包含着一些复杂的原型、成规和技巧,你不遵守它,读者不买账。当然随着人类经验的扩展,也不断有新的类型出现,比如推理小说是随着现代大都市的出现而出现的,随着城市化和白领阶层的出现有了职场小说,等等。不能说类型化就没有文学价值,就是陈陈相因,每一种类型都包含着对特定领域的人类经验的精深研究和丰富想象。网络文学的类型化,总体上说还处于初级的、粗糙的水平,除了作家的探索,也需要理论上的总结。
  例如网络文学的读者心理、接受美学研究以及由此延伸的社会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通俗文学的读者在接受上是有它的规律的,比如快感补偿机制,生活中总有不如意,就希望在小说里把自己代入进去,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同时,它的读者高度分众化,一个读者不会什么都喜欢,他只喜欢某个类型,爱情小说还要分男屏女屏,专门针对男士和女士,针对女士的还要分少女还是熟女、已婚还是未婚、工人还是白领,等等。我们对网络文学的读者了解甚少,对他们的年龄分布、职业分布、阅读心理、人生观、价值观也了解很少。这方面的研究也会为社会学批评、文化批评提供新的材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千千万万人内心在想什么,他们的焦虑与困惑、希望和梦想。
  总之,课题很多,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实际上是补课。生活已经走在理论前面,我们现在应该把传统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并存作为一种常态,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要建立一种全面的文学整体观,传统文学和通俗文学都是文学,不存在谁抢谁的饭碗、谁占谁的地盘的问题,双方要保持充分的交流和对话。在这样一个整体中,传统文学仍然是主流,体现着一个时代文学和精神的最高水平。现在,人们常说通俗文学要向传统文学学习,这当然是绝对必要的,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就是传统文学也要主动、积极地向通俗文学学习。通俗文学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高大上”也是相对的、变动的,长期“高大上”,不接地气不接人气,就会枯萎,就会进博物馆。通俗文学是传统文学保持活力的重要资源,中外文学史上,一些作品本来是通俗文学,但随着时代变化逐渐获得正典地位,这也是文学的常态。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的评论和理论工作不仅对网络文学是重要的,而且有利于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从历史上看,没有正统、主流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密切交流,就没有伟大的中国文学,现在和未来也同样如此。
  从心理影响机制重视价值引导
  网络文学必须加强引导。通俗文学本来就有市场驱动的属性,网络文学现在的主要媒介平台就是商业性网站,资本的力量起很大作用,如果没有自律,没有必要的管理,那么,低级庸俗就会大行其道,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外有个报业大亨说过一句名言:从来没有一家报纸因为低估人性而赔钱。也就是说,资本的逐利性不加管束的话它就一定要不断地跌破底线,贬损人、践踏人的尊严。什么是色情暴力?色情暴力就是对人的贬损,拉着人向下,把人变成物。
  对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来说,这些通俗作品构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文学的一个新特点是,对一部作品的阅读是一个日常化的、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阅读和他在真实世界的行为、想法有一个相互投射影响的关系,在代入性的角色扮演中,他在作品中的第二自我一定会影响到他生活中的第一自我。网络文学的读者主要是青年,很多年轻人由此形成了对世界、对自我的基本看法、基本感受方式和想象方式。如何滋养读者的心灵和精神,增强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网络文学健康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现在,也有很多观点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区别就是没有编辑,大家想怎么发就怎么发,所以没办法引导。哪有这种事?你投下资本办一家网站就是为了让大家随便发?事实上,没有一家网站不是深入研究读者心理和市场定位的,他们都在琢磨什么样的小说能够满足读者,而且都有一套办法,反过来,他们也会用这套办法去要求作者,然后再去向读者营销推广。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不是那么简单,没有那么浪漫,网络同样有强势的编辑,问题只在于他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选择和引导。
  一位网站的高管曾介绍说网络文学的生产原则就是多巴胺原则、快乐原则,就是读者哪方面欲求不满足,就提供对应的白日梦。他讲得很具体,连基本情节都设定了。我听了很受启发,但他讲了这么多,恰恰说明他就是那个制片人,他起码手里是有脚本的,能够引导他的编辑,也能够有效地引导他的作者和读者。关键是,我们现在那些脚本还是过于简单、直接,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复杂性、丰富性和人的精神向度。通过幻想和梦想机制使欲求得到补偿,这确实是通俗文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但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通俗文学都证明了,它们不满足于简单、直接地回应,它们对人的心理机制有更复杂的认识和了解,它们也对人的向善向好抱有充分的信心。比如希望成功、希望出人头地,这都没错,但问题是什么样的成功?是豪车美女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洋洋自得,还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实现?有人指出,中外通俗文学的优秀作品也写个人成功,但这种成功最终都是利他的成功,而我们现在网络小说里的成功往往是纯粹利己的。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说我们的文化只培养利己主义者,中国更不能这样。
  通俗文学对应着人的某些基本欲求,但同时,它也追求、想象、探索和表现这些欲求的转化和升华,从而体现某种社会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给读者以意义感。大家常常提到“垃圾”这个词,什么是垃圾?就是直接地、单面地、粗俗地满足某种欲望。而是否转化、能否升华,则是合格的通俗文学和不合格的通俗文学的基本分界。
  所以,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文学的自觉,更需要文化的自觉。大家要意识到,我们不仅是陪着人取乐的,我们在影响人甚至塑造人,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俗文学有消费性、娱乐性,但任何时代包括通俗文学在内的大众文化,整体上都是有文化志向的。网络文学应该确立自己的文化志向,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认真学习和继承文学的优秀传统,以优秀的作品激励人、鼓舞人,引领人的精神向善向上。
  我非常赞同马识途老先生的观点,对网络文学一要引导,二要多一点宽容。近期各地陆续成立网络作协,这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作协组织对网络文学的有力引导。“净网行动”也有力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在整个行业重申了基本规则,努力建立合法秩序。网络文学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绝不是说一团漆黑,相反,我认为网络文学总体上是好的,20年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和作家,满足了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精神上的正能量。应该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网络文学的意义和作用,通俗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并存和相互促进,才是一个健全的文学生态,才能全面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看到,通俗文学的内在品质就包含着对生活基本秩序、基本价值的深刻认同,网络文学绝不是什么另类,网络文学与我们的社会和时代从根本上说是同构的,它常常反映、表达着人们心中真实的向往、梦想。善加引导,网络文学能够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充沛的正能量。
  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构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通俗文学是大众文化原创力的基本源泉,由此可以带动动漫、游戏、影视的发展。有学者提出,我们可以借助大众文化传播实现在世界格局中的文化逆袭,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景,但还需要艰苦的努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民族的、现代的,又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型大众文学,不仅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需求,而且走向世界,这是网络文学作家和从业人员,也是整个文学界的重大使命。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评论家)
禁止复制,征集码头版权www.zhengjimt.com
禁止复制,征集码头版权www.zhengjimt.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15 15:52 , Processed in 0.490216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