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我的心中你最美
文\周俞林
“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1990年,一首《小背篓》经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后红遍大江南北。据说当年许多来大湘西旅游的人都有吊脚楼情结,千里迢迢赶到湘西一游,为的就是要看看吊脚楼,了解吊脚楼,湘西情结仿佛就是吊脚楼情结。
直到今天,我也不理解当年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都有吊脚楼情结。
神秘湘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闻名遐迩的吊脚楼,别具一格的石头建筑,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特色民居,积淀着深刻、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作为湘西民居中颇为流行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随着神秘湘西旅游产业的开发,湘西吊脚楼声名远播。凤凰古城沱江沿岸吊脚楼民居,吉首市老城区峒河吊脚楼一条街,永顺县王村古镇傍河而建的特色吊脚楼以及龙山县洗车河、花垣边城的吊脚楼民居,每年都会迎来大批慕名而来的旅游观光者和建筑美术爱好者。
难怪,湘西凤凰籍著名作家沈从文和画家黄永玉,都有挥之不去的吊脚楼情结。沈从文的许多文章都写到吊脚楼,吊脚楼都被描绘得如诗如画般美丽;而画家黄永玉除了爱画吊脚楼,还身体力行,在凤凰古城的沱江河畔建起了最高最美的吊脚楼———夺翠楼,并以此作为自己在家乡的寓所和画室。夺翠楼是黄永玉先生仿照古老吊脚楼的样式建造的牌坊式的建筑,虹桥这边望去,只见夺翠楼长脚临水,台楼悬空,飞檐翘山,与周边的吊脚楼浑然一体,因夺翠楼刚好建在沱江拐弯处,成为沱江风光带吊脚楼群的排头兵、领头羊,是回龙阁风景区的点睛之笔,远远望去,夺翠楼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它在南华山与沱江水之间,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朴素的水墨画。
吊脚楼是历代湘西土家、苗、汉、侗等各民族人民经过长期与自然界斗争,与生活相融合的产物,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它已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湘西吊脚楼分为挑廊式、干栏式,其所表现出的建筑风格,是湘西民族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反映,它反映了湘西地区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背景方面的鲜明特色。
但是,它也具有时代的烙印和民族性,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建筑形式的美感和艺术特色。近百年来,现代文明进入封闭的湘西,给湘西民族建筑文化以猛烈的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亦又使湘西民族建筑的多样性发生了变化,多方向与多层次的知识使人们对民族建筑采取积极的态度,有目的地自由选择,兼收并蓄,在接受旧的建筑文化传统的同时,以现代方法改变旧传统,创造新传统,不断发展与进步。早期的吊脚楼,柱大枋粗,与正屋成一字形。其构架是加长各层穿枋,托起往外伸出部分,柱子吊脚下去,楼面铺上木板,即成。整个吊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爽宜居。近代以来的吊脚楼,既求坚实,又逐渐讲究工艺,重视装饰,且形式上也与早期吊脚楼有所不同。它翼角飞,走栏周匝,腾空而起,轻盈纤巧,亭亭玉立。通常背倚山坡,面临溪流或坪坝以形成群落,往后层层高起,现出纵深。吊脚楼大多置于悬崖峭壁之上,往往向外悬挑来扩大空间,下面用木柱支撑,同时为了行走方便,在悬挑处设栏杆檐廊。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是流动的音符。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最美的建筑,每个人也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位自己所喜爱的建筑,永久性、功能性、对称性、环境匹配性及其他个人喜好等等。有人崇尚简洁、洗练,有人喜欢金碧辉煌,有人喜欢长城、故宫,有人喜欢苏州园林、平遥古城,有人喜欢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山西乔家大院,不同的建筑,在不同人的眼里,便是不同的风格。湘西建筑多式多样,极具民族特色,是湘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古城吊脚楼、吉首文峰楼、土家冲天楼、老司城祖师殿、黄永玉“风雪雨雾、肥爱花醉喜”艺术九桥。谁是湘西人民眼中的最美建筑?谁是游客心中最美地标、最美景观、最美住宅、最美小城?我想,只有哪些能久久抓住你心灵的建筑,一定会成为你心中最美的建筑。湘西吊脚楼,无疑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大瑰宝,其建筑艺术价值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重视。吊脚楼古香古色、特殊的建筑风格,为神秘湘西的青山绿水增添了许多韵致。它和古村落、古民居和民族特色村寨,传承着土家、苗、汉等多民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沉淀了湘西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情趣,是不可再生的民族、民俗建筑文化资源。所以我要说,湘西的吊脚楼,在我心中你最美丽。但愿吊脚楼,具有传世价值的“乡土建筑”,永远都不要在我们的记忆中抹去。
|